前些年,北欧设计大行其道,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归属。现代室内风格千篇一律,于是我们家里挂起了油画,追求西方简约轻奢,西方审美价值像重金属摇滚一样,嗡嗡嘈杂,充斥着我们的耳目。而精英阶层更是俯身低就,迎合低俗价值的认可。
要知道,这并不是我们命骨里的文化信仰,每个国家、民族的建筑、装饰、构造艺术都有自己独特语言和诗境。我们身在中国,却远离中国。渐渐地,我们忘记了本来的面目;慢慢地,我们忘记了端庄、素雅、归真的模样……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从几千年前的儒家、道家文化开始,我们就追求“和谐”,以“外为儒家,心住庄子”的原则来包容一切文化。客厅挂油画的时候,应该想想我们还有宋元山水画;追求西方极简的时候,应该想想我们明式家具的简约。先人的审美已经领先西方很长一段时间了。
当然,我们在溯源文化基因、追求传统美学的时候,也并非将西方审美拒之门外,只是我们不能丢掉文化内核里的自信,“古为今中,洋为中用”正是此理。
文化应该是有信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内化自己,推陈出新,将传统审美与当下融合,找回属于华夏的那份儒雅精致,也找回我们命骨里的自信。时下流行的新中式装修、茶室、民宿就是文化自信的觉醒。然而,很多设计师不能推陈出新,他们并没有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得其形,不得其质,他们只是对传统元素和符号堆砌叠加,丝毫没有气韵。少了文化内核的居室,显得缺乏深度和意境。新中式变成了一副华丽的皮囊,掩盖着没有文化信仰的灵魂,人如浮萍,我们心无所安。
新中式的“新”不只是单纯形式上的新,它更渗透到文化内涵和各元素的整体和谐。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始终是精神内核,以此为土壤,内化并滋养自我,从当下的生活方式、审美需求出发,让中式释放新的活力。
我们在进行现代的空间设计时,不仅要吸收全世界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留下命骨里的文化内核,那才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唯一准绳,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终归宿。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美学以端庄、素雅,归真的特点而接近于禅学,引领着后世潮流。
端庄、典雅、素净是中国审美区别于西方审美的最大特性。这与中国人的“内敛修身”是相一致的,而西方审美则更具外向性,他们以绚丽、个性为尚,这和他们民族扩张性的本质是相契的。同样,在颜色的选择上,中国人从不会选择很跳的颜色,那是一种博取关注的做法。
中国人更多的喜欢清丽淡雅,山青水白,黄鹂翠柳,这和中国人崇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完全吻合,太极图的阴和阳、虚与实、刚与柔的和谐之美的色彩便是最好的注解。这种颜色以黑、白、灰为主,它与端庄素雅的审美是一脉相承的,简洁而不庸俗。
寻回文化的自信,让传统的儒释道哲思焕发巨大的活力。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现在它进入了停滞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先贤的审美高度,重新出发,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化,汲取营养,化为已用,从深层次上来理解中国传统美学对设计的影响,打造出带着文化自信的新中式,寻回生活的精致和文化的自信,那是华夏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