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伴随乡村旅游的兴起而发展。根据国内出游及短租趋势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短租民宿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在“互联网+”仿古浪潮影响下,我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达170余万家,直接拉动当地农民乡村旅游就业超过3000万人。乡村旅游供需两旺,使之成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新支点。
国外民宿业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世界各地的民宿,如英法的城堡、北欧的农庄、我国台湾地区的民宿等,深受游客的喜爱。而在我国内地,即便是去年全国民宿做得最好的厦门、浙江、丽江,也只处在民宿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旅游局提出,预计到2020年,要在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因此,如何规范发展民宿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话题。以下的五点建议供您参考:
(一)把民俗作为农家乐升级版培养
有研究显示,国外民宿的显著特点是,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经营中高度关注人性化和个性化,组织形态上民俗化、本地化、家庭化,且已经形成行业协会组织自我管理。因此,把民宿看成是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结合、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原住民文化与人居结合的新业态不无道理。因此,民宿业态发展今后应当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二)政府引导,强化规范管理
首先要有政府宏观指导,维持供需平衡,强化规范管理。如云南许多地方民宿的数量已达饱和,甚至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区域的承载量,评估所在地区开设民宿数量,避免一哄而上。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审批机制,获得合法市场主体地位。再次,要建立旅游民宿服务规范,推动民宿标准化发展,建立民宿服务规范标准。
(三)以集群与创新思路发展,打造民宿品牌
创新是第一关键要素,以投融资方式,不断吸引外来资本,将政府、投资者、艺术家和村民等参与主体组织起来,不仅要进行资本融合,而且要有思路碰撞、经营创新;发展区域集群化的民宿,以“民宿”的思路重构乡村休闲旅游体系,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经营发展模式。
(四)融入当地文化,提升民宿产品附加值
乡村民宿不少是外来文化人投资,难免出现水土不服。开设民宿如对当地文化缺乏深刻理解,可能弄成四不像,出现定位不当,导致投资的失败。屋主亲自动手用当地食材做早餐,并亲自解说当地人文景点,这样的旅游体验与商务酒店的住宿体验完全不同。民宿业者不能仅仅把民宿做成提供住宿的地方,而是要打造一个有意思的农家生活体验场域,这样才能提升民宿文化附加值。
(五)加强营销传播,推动“互联网+民宿”发展
调查显示,目前有60%左右的民宿经营者依然使用传统营销模式。因此,如何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先进的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营销模式,已经成为民宿经营的当务之急。“互联网+民宿”的发展空间很大,民宿业要把建设民宿网络平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仅为游客提供网络交易方便,而且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一揽子解决方案,进一步拉长休闲民宿的产业链。要开展丰富的大众传播与群体传播活动,将民宿产业推广给各地游人,如微电影宣传、诗歌比赛、地方节庆、风光摄影比赛、传说探源、农事活动组织等,吸引更多人加入返璞归真的乡村旅游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