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千年古塔:历经沧桑 却依旧风华正茂!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12 11:06:04
核心提示:塔是佛教修建的,历史起源于印度,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主编的《我国古塔》中,对塔林有这样一段描绘

  塔是佛教修建的,历史起源于印度,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主编的《我国古塔》中,对塔林有这样一段描绘:“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寺院旁边,有成群的古塔,密集如林,被称为塔林。这些古塔是这一寺院中历代高僧和尚们的墓塔,有的几座,有的几十座,甚至多达几百座。寺院的历史越久,规模越大,塔林也越大,塔的数量也越多。”嵩山少林寺塔林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朝以来历代古塔232座,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现代和尚墓塔2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


  当然,塔林并非少林寺所独有,门头沟的潭柘寺和戒台寺也有塔林。潭柘寺塔林坐落在门头沟区潭柘寺山门外南山坡上。据寺志记载:寺西北莲花峰上有唐代天宝年间建造的华严和尚塔,寺西南莲花峰的山腰有后唐从实禅师和清代源谅律师的墓塔,寺南还有南辛房村塔院,均因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许多僧塔早已无存。这些墓塔建造的朝代为金、元、明、清。墓塔主人在佛寺中的地位不同,塔的造型及风格有所不同。潭柘寺的塔林是历代高僧的安息之地,共有佛塔78座。其中寺内1座;上塔院现存27座,建于清代,全部是覆钵式塔,以震寰塔为主塔;下塔院主要为金、元、明三代修建,现存47座;塔林院外6座。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马鞍山东麓,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初名慧聚寺,明英宗朱祁镇赐名万寿禅寺,建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僧徒传戒之坛),民间通称戒台寺。明嘉靖年石碑记:“马鞍山有万寿禅寺者,旧名慧聚,唐武德五年(622年)建也。”戒台寺兴衰起伏一千多年,因历史悠久而高僧辈出,许多僧人圆寂后会建墓塔,千百年来有过僧人墓塔无数,但留存至今的只有32座古塔。这些古塔分布在戒台寺及寺院周围山坡树丛中,大体可以分三部分:其一,戒台寺内法均大师舍利塔和法均大师衣钵塔;其二,戒台寺南山坡南塔院25座塔;其三,戒台寺以西千灵山阳坡的5座塔。这些古塔各有其故事,本期的“品读”就为读者们述说戒台寺古塔的由来。


戒台双塔


  1、戒台双塔已逾千年


  在戒台寺内戒坛往南,游人可以看见两座辽代风格的塔,其中北面一座为供奉法均大师舍利的佛塔,另一座是存放他生前衣钵的衣钵塔。法均大师舍利塔西边的高台上有一棵古松,这棵古松横卧在地上,粗大的枝干向塔前伸出,好像要护住塔身,这就是戒台寺五大名松之一的抱塔松。


  法均大师舍利塔始建于辽代大康元年(1075年)五月,明代重修,为八角七层密檐砖塔,塔高约16.4米,塔旁竖立一方石碑,碑文介绍了法均大师的生平和对佛教所做的贡献。


  根据记载,法均大师生于1019年,从小是孤儿,少时生活无拘无束,并喜好云游,后被京西紫金寺的非辱禅师收为弟子,学习修炼律宗佛法十余年。1061年秋季,他来到马鞍山上的慧聚寺(今戒台寺)禅修。辽咸雍五年(1069年),50岁的法均和尚受皇帝敕命在慧聚寺创建戒坛,并在坛中开坛演戒,教化四众。远近僧众、香客听到消息后纷纷前来求戒。因为人们认为听了法均大师演戒后,可以消灾去祸等,一时名声远扬,千家万户知晓,北方辽国境内百姓蜂拥而至。前后来受戒者极多,每天达千人,成为当时佛教的一大盛事。法均大师的演戒也受到辽代皇帝的认可和支持,被僧众和香客尊为“普贤大师”。辽大康元年(1075年)法均大师圆寂,终年56岁。遗体火化后,灵骨舍利被收藏在建造的塔内。若干年后塔体坍塌,僧人将舍利和衣钵取出供奉在大殿里。明代宣德年间,由朝廷拨资金修复戒台寺建筑,主持工程的僧人知幻和尚在修建寺院的同时,重建了法均大师八角七层密檐舍利塔,将法均大师的舍利回藏塔中。


  法均大师舍利塔旁那棵“抱塔松”种植于金代,民间有传说“怒涛夜吼雷雨声,抱塔龙松啼月黑”讲的就是抱塔松。人们总是会根据想象来演绎出许多故事,抱塔松也不例外。有民间传说,这棵松树原本是一条神龙,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间来守护法均大师舍利塔。在一个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深夜,阴云滚滚,闪电道道,眼看霹雳雷电就要把塔给摧毁,龙松伸出了两枝树干,犹如人的双臂护抱着塔身,保护古塔近千年,遂形成古松抱塔的奇观。可惜,1981年对塔进行维修时,锯掉了抱塔松的一枝树干,如今只能看到单臂抱塔松。不过,抱塔松虽然奇特,却不是戒台寺最有名的古松树。


  戒台寺营建之初,就十分注重修炼环境的美化,且代代皆然,使得戒台寺风光如画。而辽、金时代所植古松,尤为寺院增色。如今寺里统计在册的古树有8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油松12株。这里的松树,不仅以多、古取胜,且一树一态,奇特秀美得令人叫绝,加上轶闻趣事点缀其间,欣赏它们时,宛如在读一部活的史书,妙趣横生。戒台松树中真正的老寿星,应是处于抱塔松之南的九龙松。九龙松支干形似虬龙,色如白雪,枝叶繁茂,气势非凡,树龄已达1300多年!


  在法均大师舍利塔西侧十几米的地方,有一座八角五层密檐砖塔,青砖砌实心结构,塔高约14.8米,称“法均大师衣钵塔”。虽然塔建于明代,但建筑形式上具有明显的辽代塔建筑风格。


  衣钵塔基座上是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部未雕任何图案,须弥座上三层莲花瓣承托着塔身。塔身一层八面,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为砖雕仿木假门,每扇门上雕六瓣花组合的装饰图案,门楣拱券形浮雕,南北两门楣是“双龙戏火球”,而东西两门楣是“双凤耍宝珠”。其余的四面各有一方形带花边框的假窗。塔身八个转角处,各雕刻着一座经幢塔,据说这八座转角经幢塔象征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事迹,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从佛母受孕、太子降生、四门出游、逾城出走、修法成道、初转法轮、战胜魔军到涅槃示寂,一共经历了八个阶段。将八座经幢塔雕制在法均大师的衣钵塔上,是对法均大师德行的最高赞颂,说明法均已经修成正果。在门窗之上有一圈倒垂如意云头图案装饰。一层塔身上是五层砖砌叠涩密檐,每层檐下砖雕仿木斗拱和两层仿木椽子。塔顶是砖六角塔刹座,座上五层仰莲花瓣组成的一朵莲花,中间承托一圆宝珠塔刹。


  法均大师舍利塔和衣钵塔并立在戒台下绿阴丛中,已成为戒台寺中重要一景。


南塔院知幻大师塔


  2、南塔院知幻大师塔最完整


  戒台寺南塔院在戒台寺院东南500米处,始建于辽代,由历代寺内高僧墓塔组成。原塔林共分三处,一处是寺内抱塔松前法均大师的灵骨塔和衣钵塔,另两处是距寺东南500米外的上下塔院,多为明朝、清朝所建,现存塔院应是上塔院的主要部分。


  南塔院内的古塔经历风雨战乱,大多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比较完整的一座塔是知幻大师塔。知幻大师塔位于南塔院正中位置,南塔院中原有明代僧人塔四五十座,年久失修,多座塌倒成废砖石堆,现在保存比较好的就有一座密檐式知幻大师塔和二座覆钵式喇嘛塔。


  “传戒从知幻,开山记法均”。知幻大和尚是明代高僧,在戒台寺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戒台寺内碑文记载“我朝宣德间司礼太监阮简复加修茸,又建塔四、碑四,请知幻大士名道孚者以主其教。正统五年,司礼太监王振奏请更名,于是赐额万寿禅寺”。知幻大师是迄今为止戒台寺僧职最高的住持,生前将戒台寺从废址中重建,把戒台寺带到了历史最繁盛时期。知幻大师塔是明代英宗皇帝特封敕建的佛塔,塔为八角九层密檐砖塔,塔高约24.8米,而周围其他的古塔全部是覆钵砖塔,高度也都低于知幻大师塔,一高塔周围几十座墓塔,而塔的布局没有规律,众多古塔是几百年逐渐形成的一处古塔建筑群,一处佛教圣地。


  知幻大师俗姓刘,字信庵,别号知幻,生卒年月不知。据传知幻一出生就哭声不止,一直哭过满月,被抱到一座接待寺里收为俗家弟子,哭声才停止。知幻自幼就在寺中学习佛教礼仪和知识,七岁到京城灵谷寺堂前拜度叟禅师为师,出家为僧。长大后因其一只眼睛患白内障,看不清东西,遂自号为“知幻”。


  明宣宗年间,宫中掌握权力的大太监王振和阮简等人外出游玩到马鞍山,见到辽代建的寺院破烂不堪,殿堂倒塌,回京城禀告皇帝,请求修缮戒台寺,并得到恩准。重修工程由知幻大师主持,工程从明宣德九年(1434年)至正统六年(1441年),历时八年告竣,建成一组宏大的新寺院,并铸造三尊高3米多的铜佛像,重修戒台及戒台殿。明英宗接见知幻大师后,授于“僧录司左讲经”(正八品)之职,管理佛教事务。明景泰七年(1456年)六月十日,知幻大师端坐而逝,终年五十五岁。


  知幻大师圆寂后建墓塔,塔为八角九层密檐实心砖塔,塔坐西朝东。塔基座上是两层八角须弥座,下边须弥座束腰部每面由宝瓶柱均分为砖雕花卉盆景装饰图,图案有:牡丹花、西番莲、万年青、石榴、菊花、甜瓜等,雕刻手法细腻,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转角处各雕一个呈仰俯莲宝瓶支撑短柱。上边须弥座的束腰部每面是均分四幅花卉装饰图案,转角处是仰俯莲宝瓶柱,须弥座上方为砖雕仿木斗拱承托一圈部分损毁的护栏。护栏上是三层仰莲花瓣,好似一朵巨大盛开的莲花,莲花中央承托塔身。


  塔身一层比较高大,八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是各雕一仿木双扇假门,门上雕如意云头和花纹图案,朝东的正门上有一方石刻塔铭:“大明僧录司左讲经兼万寿禅寺开山第一代住持钦依筑坛传戒坛主知幻大和尚之灵塔。”另四面各雕一方形假窗,窗上雕刻着精细的锁子纹仿木窗棂。塔身上部有一圈垂云如意云头装饰图案。第一层塔身之上是砖砌九层密檐,每层塔檐的檐下仿木斗拱承托伸展的塔檐,檐面砖砌叠涩式。这些斗拱虽然是仿木砖雕的,但仿得十分逼真,惟妙惟肖。塔顶上的塔刹损毁严重,只剩下残破的三层莲花瓣的塔刹座。


  2013年5月,在门头沟区政府倡导下,以政府主导带动社会捐助的形式,筹集资金抢救性修复塔院残塔,共修缮保留了古塔25座,并且铺装了道路和夜间照明。可惜25座古塔中,只有一座知幻大师塔知道塔主人,其他24座塔都不知其主,也没有石碑塔铭刻。2014年塔院修复工程竣工,塔院除了古塔,还有挺拔多姿的古松树林立,景色幽静,是观赏戒台寺景观地之一,也是研究戒台寺历史及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护国宝塔


  3、护国宝塔是明代杰出作品


  民间流传有“先有极乐峰,后有戒台寺”的说法,实际上从唐代以来,极乐峰一直是戒台寺属地,作为该寺僧人隐修之所,与戒台寺同兴同衰,共同演绎了一千四百余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佛教文化资源。极乐峰属于千灵山,千灵山地处丰台区与门头沟区交界地,山坡向东紧临古刹戒台寺,很多古迹都与戒台寺佛教有关。千灵山景区千峰竞秀,景色奇佳,古迹遍山,石窟洞群,金佛远眺。主峰极乐峰海拔699米,是北京西南一座崇山。景区内有5座古塔,分别是:道孚塔、护国宝塔、实山上人塔、四神咒塔座和金钟塔。


  道孚塔位于千灵山朝阳的半山腰,紧靠着道孚和尚修行的石洞。道孚塔始建于明代,据清《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记载:“僧道孚钵今在明王殿内,衣已无存。观音洞在寺南半里许。观音寺侧俗称伏虎岩,岩右有僧道孚塔……”道孚和尚俗姓刘,法号道孚,自幼受寺僧影响,少年出家,经过多年修行,任戒台寺的住持,老年后自己选千灵山半山腰的岩石洞,进洞闭谷修炼,直至圆寂。为纪念道孚,僧众在石洞旁建道孚塔,现在石洞内立有道孚和尚像。道孚塔为砖结构八角九层实心密檐塔,塔高约12.5米,每层间砖雕倒垂如意云头,塔檐下部砖雕仿木斗拱,塔檐叠涩砖砌,塔顶攒尖式,砖雕仰莲盘承托宝珠塔刹。山洞旁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石刻,字迹已经风化不清。


  护国宝塔位于千灵山极乐峰下的太古化阳洞洞口,戒台寺之西0.5公里,护国宝塔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为石结构八角十一层仿木实心密檐塔,塔高约7.7米,是明代具有杰出代表性石雕塔精品。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极乐峰在马鞍山之西,太古洞即化阳洞,亦名庞涓洞,洞门刻‘太古化阳洞’五字。洞左石塔十一层。塔碑略云:嘉靖三十九年,东直门外牛房主禅明辉、徒普照、信官郝春建马鞍山护国宝塔,刻造周围佛像八十八尊,上四面四尊,万寿戒坛传戒宗师前古杭净慈住山沙门宗林撰。”这段文字讲的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北京东直门外牛房寺的住持明辉,带徒弟普照和信徒郝春等人,集资筹资建造了护国宝塔,并在塔身雕刻了许多佛像,特请万寿戒台宗师宗林撰写碑文。


  护国宝塔的塔基是四方台,南设三步台阶,周围汉白玉护栏。塔座为八角仰俯莲须弥座,下枋上雕佛八宝图案,俯莲瓣上雕刻花蕊;束腰上雕刻有高浮雕的雄狮、飞羊(带羽毛翅膀的神羊)、大象、鸱吻、麒麟等神兽的图案,周围朵朵祥云。须弥座上枋雕刻有弥勒佛、药师佛、菩萨等造像28尊。塔座上为两层仰莲花瓣承托塔身,第一层莲花瓣正南方的两片莲花瓣上雕刻供养人像两尊,第二层莲瓣上,每瓣上各刻一尊佛造像,共计24尊。第一层塔身上周围原建有石护栏,现已残失,塔身八面交错刻四门四窗,门为五抹,窗为四抹;塔身下部雕刻佛造像24尊,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大肚弥勒佛,其正南为三世佛,阿难、迦叶二弟子;四个侧面窗的上下各刻一尊佛造像,共计8尊,窗上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西北角窗楣上阴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字样;四个正面门上各刻一尊佛造像,共计4尊,为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塔身转角柱自上而下各刻双手合十小佛8尊,共计64尊;第一层塔身最上部雕刻云龙8条;塔檐下饰斗拱,檐部刻勾头、滴水、瓦角等,完全与木结构建筑相同。从第二层到十一层塔檐逐渐有所收缩,塔刹由三层仰莲、五级相轮、葫芦塔尖等组成。全塔共雕造佛像、菩萨像、胁侍像等154尊,与史书所记载有出入。整塔造型优美,比例谐调,雕刻精良,造像栩栩如生,眺望石塔,宛若玉笋,娇婀玲珑,是北京地区明代同类石塔中的杰出作品,距今450多年。


  实山上人塔位于千灵山南坡一山头顶部,远远地就能看到山顶蔚为壮观的白塔,塔为砖石结构覆钵体,外涂抹白色,塔刹金色,塔高约6米。根据风景区说明牌介绍:实山上人为清代千灵山的高僧,出家前是位石匠,曾在戒台寺雕刻石狮。常年受佛教思想感染,干活时每凿一锤,即口喊一声佛号。石狮雕刻成后,出家为僧,拜师诵经,一度云游四方,到处遍访高僧。最后回到千灵山极乐洞,面壁苦修行,最终修炼成一代高僧,成为临济正宗第十九代宗师,后人建白塔纪念。


  四神咒塔座位于丰台区千灵山景区内,在靠近山顶的金灯洞南,原塔什么样子不知,塔身一定有石料刻经文咒语,年久坍塌,如今剩塔座,为保护古塔座用玻璃罩了起来。


  金钟塔位于千灵山风景区南门内,金钟塔始建年代不详,全石结构,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石塔原在千灵山南边的一座小山头上,因塔损毁严重,将其移至山下景区的展览室旁,用木料修补了部分塔身和塔刹,成了石木塔。塔基圭脚座残破,补了木料和水泥。塔座须弥座和四方塔檐上保留着原精美的石刻佛像和人物。塔须弥座四方形上下都是仰莲花瓣,须弥座的束腰部每面分八个佛龛,每个龛内一尊坐在莲花盘上的佛像,每尊佛像姿势都不同,总共32尊佛像。四方塔檐由一块石头雕凿而成,四角翘檐,厚度20厘米,每面刻有人物图案,因损毁严重三面都面目全非,只有一面能看到五位人物,从人物姿态和装束看像是舞者,背景是祥云。因塔身和塔刹是木料修补的,塔的高度已难估算,听说原塔就这样高,形如大钟,所以称金钟塔。


  戒台寺及周边的32座古塔只是原塔林中遗留下来的一少部分,从古塔的建造和雕刻图案,可以反映出古人对佛的崇敬和对艺术的追求,对研究北京地区佛教的发展和活动提供了详实物件,堪称宝贵。


 

本文标题: 京西千年古塔:历经沧桑 却依旧风华正茂!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3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