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迁居城市,到如今逐渐“回归”乡村,越来越多的改造项目开始回头寻找没有城市那些条条框框的生活。然而,我们所“找回”的乡村,早已不再是传统的乡村。
更多的,其实只是由城市视角出发的乡村;而民宿,则是城市生活介入乡村生活的载体。它所满足的,是城市人对乡村生活的想象。
“城市化”的乡村记忆
长久的城市生活固然催生了人们对“回归田园”的向往,但习惯了城市的我们却往往无法适应真正的乡村生活。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可以从史料中查到明确建立时间的城市,几百年来,天津一直是座人口稠密的“重镇”。
于是,在离城市不远天津蓟县,尝试创造出一种城市人视角的“非城市”体验、为城市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遁城市生活的园林,成为了一间民宿的尝试。
新旧交织的空间“对话”
天津蓟县郭家沟,道路呈扇形分布在村落中。这些村子里的道路不断延伸,最终汇聚至山脚下的一块空地:这里南北各有一片自然水面,西邻大山,东临村落。而洛奇·溪堂就位于这里。
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和尊重了原有条件,无论是主体结构还是材质,青瓦坡屋顶的洛奇溪堂都做了保留甚至凸显。
一眼看去,这座灰色砖墙的单层建筑,依旧是旧日的模样。当你仔细分辨,置入的钢结构白色方盒、玻璃幕墙、木格栅等现代材质及形体,却又带着一些现代感。但这些“新”与“旧”的过渡,不仅没有丝毫违和冲突之感,反而十分平衡融洽。
其实,由入口处起,这种“新”与“旧”的对话便无处不在。除主立面采用新旧材质拼贴外,洛奇溪堂的主入口,还被设计成了一个“取景器”式的公共空间,可以在此茶歇休息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应变
当茶室和主入口的门关闭的时候,与之连接的中庭就变为可举办集会活动的内院;而当门打开时,这里则成为入口广场的内向延伸。
穿过入口与中庭,进入庭院内部。你会发现,在半室外的走廊的串联下,原本分散的多个独栋,成了一个内部联系紧密却又相互独立的奇特空间:
一些新增的墙体,则将原本公共的区域转换成了内部庭院、天井、房间等私密空间;而原本私密的中央庭院则被改造成了由茶室、大堂、主入口、餐厅等公共空间。
不仅每一个房间的进入过程,都是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一系列园林空间的经历,而且这个新出现的庭院——处于中心,由茶室、大堂、主入口、餐厅等公共空间围绕的中央公共区域,还联系了属于村民的广场和后山,甚至成为了住客和村民可以共享的一个公共中心。
解构重组的“老宅”记忆
区别于传统酒店,民宿往往拥有庭院。对于洛奇溪堂这样大型的老式民居,常有房间面积过大或过小、房间狭长等许多问题。然而庭院和客房不同的结合,却往往会带来更加丰富的效果和体验:在庭院内整体铺设防腐木作为休息平台、移除湖面中央亭子,还原水面开阔感。
小庭院采用软景及家具的方式丰富空间层次,大庭院置入格栅、雨棚,又在每个庭院内植入景观树,用最“柔软”的方式完成空间细分;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的基础上,引入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砖墙带来的厚重感。尽管客房彼此紧靠,但通过庭院关系的处理,每间客房都有着独立置身自然的感受。
许多人可能无法想象,在农村,一家起房造屋,常常会演变成全村参与的盛大事件。其实单单看直到今天依然隆重无比的上梁仪式,就知道建筑对村民的意义所在了。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改造,更需要设计者不完全屈服于商业目的、不过度追求艺术,也不一味修旧如旧、全盘恢复乡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