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又名燕谷园,位于常熟古城区新峰巷,是常熟古典园林中存世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园林之一。燕园占地约四亩余,南北长而东西较狭,布局独运匠心,空间组合划分灵活而富有变化,曲折得宜,别具一格。
位于常熟古城区,一说:为清乾隆间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初名“蒋园”。后为其侄泰安县令蒋因培所有,延清叠石名家晋陵戈裕良叠黄石假山一座,取名“燕谷”,园因名“燕园”。一说:乾隆四十五年,当时任福建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取其回常似“燕归来”之意,故名燕园;北京大学、燕山大学校园也称燕园。
燕园占地4亩多,地形狭长,划分为三区。入门为一区,利用直(西侧长廊)横两廊以及其后的山石,造成园景隐约幽深,使人入园有深邃不可测之感。东折小园一方,有荷花池,“七十二石猴”假山,山石嶙峋,别有天地。尤可取的是从绿转廊经小桥导入山南的童初仙隔,两处遥望,则觉庭院深深,空间莫测。假山之东有高低错落之砖梯与修竹构成“诗境”,由此北入赏诗阁,再进为临水石船,名曰“天际归舟”。
五芝堂后为第三区,是园主人生活居住之处,中亦用假山与五芝堂相隔。园内有“五芝堂”、“赏诗阁”、“三婵娟室”、“天际归舟”、“童初仙馆”、“诗境”、“燕谷”、“引胜岩”、“过云桥”、“绿转廊”、“伫秋”、“冬荣老屋”、“竹里行厨”、“梦青莲花庵”、“一希阁”、“十楼”,乃有“燕园”十六景之美誉。
清人钱泳《履园丛话》中记有:“蒋园,台湾知府蒋元枢构。后五十年,其族子蒋伯生得之,倩晋陵戈裕良叠石一堆,称燕谷,园名燕园”,“园甚小,而曲折得宜,结构有法,余每入城亦时寓也。”戈氏之前,叠山置洞,洞顶均用“石梁平顶法”构筑,即以条石架于两侧山石之上,以为洞顶承重维系,虽亦有佳妙之构,但终不免为陈套。至戈氏始创“钩带法”,将石拱桥构筑桥洞的原理,巧妙运用于堆叠假山洞壑上,为一大突破,由此,将叠山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述其与戈氏论及堆叠山洞不用条石易于倾颓时,“戈曰:‘只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要如真山洞壑一般,然后方称能事’。余始服其言。”加之,戈裕良堆叠燕谷时,以虞山为蓝本,纯用本山黄石为之,故极逼真,而又运石如笔,变化万端,山以大块石为骨,小石补缀,拼锒对缝,不假外力,且山石纹理、色彩,相接自然、和谐,复又于山南置涧水一泓,蜿流入洞,浑然一体,实有巧夺天工之妙,堪称开我国造园史上一代新风。
燕园历史上为园主与文人雅集之地,“赏诗阁”中曾罗列朝野名流诗章,如清代名人阮元、郭鹿各、钱泳等吟赏唱和之作皆罗列其中,益使园林增色。昔园中有清人(佚名)集蒋因培诗句所撰楹联曰:“虬桥树合楼对峙;燕谷天开涧半弯。”书斋有蒋因培撰联:“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涉猎传记,不能为醇儒。”
燕园花木景观丰富。园中除现有白皮松、广玉兰外,昔有桂树、辛夷、紫藤、修竹、梧桐、柳树等,池中植以荷花。晚清更有牡丹种植极盛,品类繁多。燕园自1982年起陆续修复,当年对园中三婵娟室、佇秋簃等景点按原有布局进行了重建,于1984年上半年竣工并对外开放。现在燕园为常熟著名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