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古今养老的变迁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10 09:13:26
核心提示:“养老”是恒古至今永恒的话题,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在5千年华夏文明史中,“敬老、爱老、养老”是其中最亮丽的一章,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代代相传。

  “养老”是恒古至今永恒的话题,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在5千年华夏文明史中,“敬老、爱老、养老”是其中最亮丽的一章,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代代相传。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家庭养老走向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体现的是社会的极大进步,也体现的是“我国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纵观古今养老轨迹的发展,就是一部伟大的、颠覆性的变迁史。


  1、看古代传统养老


  在我国古代,随着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共同生活,共同消费的家庭产生后。对父母的养老都以子女养老为主,家庭成员辅助的形式。在养老理念上,以孝为主,中国最早一部解释词解义的著作《尔雅》中对“孝”定义为“善事父母为孝”。


  孔子曰:“今子孝者是谓能养”,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科举时代,朝庭用人选官,把“孝”做为一条考核硬件,缺者不用。一个“孝”字,揭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与父母祖先的关系,与子孙后代的关系,与亲族朋友的关系。


古代传统养老


  “孝”做为一种道德,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成为人们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孝道也使执政者作为教化人民行孝的有益措施,因此就出现了古代“24孝”中的“虞舜孝感动天”,汉文帝刘恒为母亲“亲尝汤药”、东汉时期董永“卖身葬父”、黄香为父亲“扇枕温衾”,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崇尚孝道的典型。


  特别是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像王祥为病中继母脱衣卧冰暖化取鱼吃和春秋时期剡子披鹿皮钻进深山取鹿乳侍奉老人的动人故事,更是教育人们敬老、孝老、养老的典范。由此长期形成的“孝道”理念与子女养老相结合的家庭养老传统模式,被人推崇并源远流长。


  2、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养老


  我国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的国家,5、60年代仍然延续了“孝道”理念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以及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50年代初,国家正处于建设新中国时期,鼓励妇女多生孩子。


  我记得50年代后期,我同学的母亲生了7个孩子,被评为“光荣妈妈”上了光荣榜,照片挂在大街上宣传,那时一个家庭生育7、8个孩子是普遍的,多子女生活水平低,人们的要求也低。


  建国初期,公务人员全部实行“供给制”,除了配发衣服、伙食,简单的生活用品外,每月发6元钱津贴。城市大部分居民家家贫穷,经济据结,好多居民家庭靠糊火柴盒补贴家用,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火柴厂养活了天水半城人”。农村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农民生活依然困难。



  再加上60年代初,国家进入3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日常生活品供应紧张,凭票供应,绝大多数家庭经常是捉襟见肘,艰难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新3年,旧3年,缝缝补补又3年”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70年代国家实行“低工资,多就业”,导致家庭没有经济积累,一但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亲生病,或者出现意外,就无力承担,既使支出了也是债台高筑。在建国后的5、6、70年代,在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延袭传统“孝道”理念与多子女家庭养老模式,必然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养老。


  3、看改革开放40年现代养老


  80年代初,随着国家“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由四世同堂,三世同堂,日益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占到三分之一,4—2—1的家庭结构模式日趋普遍,独生子女供养4位老人的压力不断增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日益严竣的挑战,同时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以人为本的社会养老保险应运而生。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还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条例》、《指导意见》等等,促进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据,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多渠道兴办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发展养老服务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保障下,传统家庭养老到现代养老体系已基本形成,极大地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总书记在2018年元旦献词中指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了9亿多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13.9亿人……”,至此,与1889年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德国相比,仅用了不到40年时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镇居民的发展过程,建立了城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织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障安全网。


  从古代传统养老到现代养老体系的建立,写就的就是一部伟大的、颠覆性的变迁史,我做为一名老人,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振臂欢呼,倾心点赞。


 

本文标题: 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古今养老的变迁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49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