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旅游是旅游休闲度假的高级阶段,是当今世界旅游消费的潮流。旅游十二要素中的“养”指的就是养生,这体现了对养生旅游的重视。数据显示,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5%,而且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5岁及以上老人已超2亿,这都成为养生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因与契机。
一个养生旅游项目,不论是养生旅游园区,还是区域(比如村、镇、县、市)养生旅游规划,都必然包含养生旅游资源、养生旅游产品、养生旅游配套这一套养生旅游体系。
用于养生旅游开发的资源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养生旅游资源和人文养生旅游资源。自然养生旅游资源,包括环境、空气、水质、土质、景观、中草药资源、农业资源等。人文养生旅游资源包括文化养生、民族医疗体系、饮食资源、医养资源等。
大部分的养生旅游项目都以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为依托,像森林中的负氧离子、富硒土地、弱碱性水等都是养生旅游项目的重要依托资源。农业资源的养生作用体现在“以动养生”,这是我国古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朴素的养生观念。三国时的医学家华陀认为:“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农耕体验,可让人们体验古老农耕文化,感受对天地的敬畏之情,由此修身养性,得到养生锻炼。
中国的文化养生以特有的中医药养生观、中华茶文化和太极文化为核心思想,从老子《道德经》到《庄子·内篇》,从《周易》到《吕氏春秋》,从《黄帝内经》到《千金要方》,从《神农本草经》到《茶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结合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最终达到养身养心、天人合一的全方位疗养,这是我国养生旅游的独特之处和可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卖点。
比如回族的节食风俗、瑶族的药浴等都是值得挖掘的民族养生文化,而端午节、重阳节、客家养生之道(客家药膳、煲汤、客家操、民间体育运动等)都蕴含着极丰富的民俗养生文化;诸子百家的理论中都有养生文化流传至今,比如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等,佛家、道家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养生心法。中医更是博大精深,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修养身心的方法(比如五禽戏,比如孙思邈养生八法)、药方、理疗手段(针灸、艾灸、按摩),更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深入挖掘、创造性地利用中医养生文化资源,不仅对国内养生爱好者产生巨大吸引力,更会引起国际养生旅游者的兴趣。
农业养生是以农业作为依托,逐渐向旅游、文化、商业等多领域渗透,打造相关产业链。农业养生是以乡村为载体,将香草种植业、香料加工业、葡萄种植酿造、文创产业、养生美容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乡村田野空间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休闲、劳作、体验、参与、放松精神的一种新型养生旅游形态。
养生旅游配套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生活配套,二是旅游休闲产品配套。当然,养生旅游园区与区域养生旅游的配套内容是有差别的。
生活配套,目的是为养生旅游者和养老养生居住者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居住配套,即地产和物业服务;生活服务,即环卫、安保等专业服务人员;生活设施,比如导引设施、环卫设施、停车场、银行、医院等。
旅游休闲产品配套是为了增强养生旅游产品对不同群体的吸引力,根据亲子、商务、家庭、养老、体育赛事等不同主题、不同群体配备的不同旅游产品。因为一个养生旅游者带来的,可能是有着不同旅游需求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