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县的莫干山下,汇集着大量名声在外的民宿。这里是中国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清末时期,一些外国传教士纷纷居住于此,在山上建别墅、筑教堂,莫干山因此而沦为“洋人”的天堂。
到了民国,蒋介石、杜月笙等政商要员,名流富绅们,也在山顶建造了自己的避暑别墅,从而为莫干山赢得了巨大的名人效应。
坐落于庾村的“白云山馆”,正是那个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它的面积有1400㎡,原先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黄郛,在政坛失意后隐居于庾村,为振兴乡村而建造的一个蚕种场。
建筑本身在经历了80年的历史沉浮后,早已变得破败不堪,日渐衰颓......但是2015年的时候,两位同济大学的年轻人慧眼识珠,邀请了他们的师哥——建筑师水雁飞改造成民宿后,硬是将它走向衰亡的命运,给生生地扭转了回来。
在莫干山的茫茫苍翠里,这套建筑因为极简而有张力的设计风格,以及背后依托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在千姿百态的民宿群中,彰显出了别具一格的面貌。
新建民宿的原址,就是蚕种场的一块生活区域。除了一组破破烂烂的老房子以外,那里的风景也不怎么迷人。放眼望去,一棵老梧桐树,一棵老香樟树,还有参差错落的农户散落于此,就没有什么更好的看头了。
民宿的墙面部分,原来是用夯土砌成的,建筑师特意将它保留下来,同时又用涂料把它刷成了江南传统民居的暖白色。在绿色植物的重重包围下,清清爽爽的白墙俨然成了最好的布景,令人看起来赏心悦目,浮躁的心情也不由得沉静下来。
这座民宿有两个入口,一个是对外开放的咖啡厅,位于房子的西北角,可以方便入住客人和镇上的居民在这里享用咖啡,或者与朋友会面闲聊。另一个是对内而设的门厅,作为给客人登记入住之用。这样一来,客人们的流线得以分开,住店的客人也不会因此被打扰。咖啡厅朝向内院的地方,特意设计了一个坡屋顶的凉棚。
到了夏天,院外老香樟树枝繁叶茂,形成一个巨大的顶盖伸进院里,时时刻刻都能让客人享受到难得的惬意与清爽。
内院墙则做成透光的格栅,从草地边缘生长的植物,会慢慢攀爬上来,塑造出一道清新雅致的风景线。
民宿的另一个入口位于房子的西侧,穿过一条窄窄的甬道,再推开一扇小门,就来到了一个挑高的大厅。整个大厅宽敞明亮,不经意地抬起头来,就能从两面巨幅玻璃高窗中,欣赏到外面的灵动的山景和树木。
这样的设计不仅给人一种邂逅惊喜的感觉,而且无形中拉近了人、空间与自然的距离。特别是夏日炎炎的时候,把西侧的大窗完全打开,清爽的微风就顺势吹进来,斑驳的树影洒落在地面。抛下所有的烦恼忧愁,坐在大厅沙发上,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扑入眼中的绿意,肆意享受这醉人的慢时光,别提有多舒服了!
直到设计完成后,建筑团队又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他们发现民宿里的9扇窗户,居然都对这棵香樟古树做了巧妙的取景。这些窗户位置不同,形状各异,就连大小也各有差别,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将香樟树的动态美,完美地纳入到静态的“取景框”中,给人带来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民宿一共有15个房间,除了一套双人房外,其余的14间都面向南面开设,让客人尽可能地获得冬暖夏凉的居住体验。15个房间房型不同,景色各异,窗户式样也根据室外不同的景致,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住在这里,无论是墙外的绿树青山,还是后院的水池凉棚,都会被毫无遮挡地纳入视野,给人一种回归乡野的畅快与满足。此外,每个房间的家具和摆设,也在无形中引导你把目光聚焦到窗外的景致上,并可以根据窗户位置的高低,将自己调整到最舒服的姿态。
庭院里的廊棚和水池,是客人们带着孩子过来玩水嬉戏、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廊棚的位置开得特别低,一方面可以阻隔一部分太阳光,另一方面也搭配着低矮的躺椅,示意客人躺下来,享受度假般的放松感。整个建筑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依靠光线来暗示你的行走动线。
比如:西侧廊道装了一整面磨砂玻璃,虽然透光,但是外面的景色仿佛瞬间模糊了,它的目的就是引导你不要注意窗外,而是一直往前走。
楼梯上方透进来的天光,也会吸引你的视线,让你对前方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民宿的全景餐厅位于三楼,墙面部分基本上用黑色调进行处理,但是木质桌椅、斜面吊顶,以及大面积的玻璃窗,都恰到好处地平衡了黑色调带来的冷硬感。人们坐下来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被窗外的浓浓绿意所吸引,从而在一边享受着美食美景的过程中,一边获得静谧、悠闲的心灵体验。
这座高颜值民宿风景秀美,环境清幽,来到这里,你可以体验“乌托邦”式的乡野生活,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清新文艺的味道......城市里的生活总是匆匆忙忙,偶尔给心灵来一场短期旅行,放下手机,陪陪家人,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全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