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有北塔南楼之说,北塔指晋北应县木塔,南楼指晋南飞云楼。飞云搂坐落在万荣县城的解店镇东岳庙内。解店镇的飞云楼,是我国纯木制楼阁建筑的代表作。飞云楼为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
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历史传说
据传,飞云楼是这样建起来的:隋朝末年,群雄四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平叛以后,为了炫耀武力和功绩,曾在三个驻地修建乐楼和庙宇。张瓮、左城乐楼已毁于战火,惟有解店楼(即飞云楼)至今仍屹立在万荣县城内。
建造过程
飞云楼始建年代不详,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张瓮岳楼早已毁于战火,惟解店楼至尽屹立在万荣县城。
唐代贞观年间已有楼,元、明、清历代都曾予重修,基本维持原来的形制。遗存的楼体是清代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修后的形制。
结构特点
飞云楼因其为纯木结构,无论大小接口,均为榫卯套之,和应县木塔相互辉映,被誉为“南楼北塔”。
飞云楼的斗栱造型和结构极富变化,几乎每层斗栱踩数与昂翘形式都不相同。耍头有蚂蚱头、单浮云、龙头、卷云等;角科由昂有象鼻子和龙头,昂嘴有琴面式和如意头两种。极富装饰情趣。
与北京的古建筑屋角的兽狗子不同,飞云楼楼角均以琉璃武将为装饰,与解州关帝庙的格式相似。
飞云楼是纯木结构。无论大小接口均用榫卯套之,没有一个铁钉,它的底层为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南北直通,木柱林立,中间有四根通天柱直通楼顶,周围有32根木柱巧妙的联成棋盘状,共同支撑楼体。
在楼底可以清楚地看到通天柱,它的单根高度达15.49米。它明三层暗五层,二、三层各出抱厦一间,皆有栏杆维护,又用两平柱分为三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前,下面用穿插材料承托,结构巧妙。
楼内用四根通天柱为楼身构架的骨干。各层之间设有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平板枋等多层枋材相互贯联,内外拉结,形成一个庞大的正方形筒式框架。
飞云楼底层为正方形,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达楼顶,支撑楼体,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宽进深各五间,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二、三层各出抱厦一间,均设平台勾栏,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间,上筑屋顶。
飞云楼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属于明清遗风,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
通过平座,悬空抱厦,悬挑报厦等结构出神入化的运用和搭配,建筑师使得飞云楼的三层楼阁互相独立而又各具生气,各显特色。
明露三层,还有两级暗层隐于平座之内,实为五层。到二、三层各有勾栏护卫抱厦一间,抱厦中间又用二平柱分为上下两层,均为暗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