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盲目跟风,特色难以突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29 10:00:38
核心提示: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出现后,发展迅速,目前有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康养旅游,康养旅游从小众市场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出现后,发展迅速,目前有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康养旅游康养旅游从小众市场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黔东南地处云贵高原向平原过度地带,海拔从2100多米到130多米,垂直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宜居宜游。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9%以上,是大自然赐予的净肺“天然氧吧”,原始森林、千年梯田、高山溪流、农耕田园交相辉映,是康养旅游的天堂。


康养旅游


  近年来,黔东南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2018年,经过积极申报,黔东南州镇远青溪镇温泉度假中心、镇远镇雄关温泉度假中心、凯里云谷田园温泉、岑巩思州国际温泉生态休闲度假区、剑河温泉文化旅游景区、雷山县陶尧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从江加榜百里梯田瑶浴温泉康养中心、黄平浪洞森林温泉8个温泉建设项目成功纳入贵州省“100个旅游温泉”项目建设工程。成功推出了凯里苗侗医药博物馆、云溪汤泉假日酒店袋底洞温泉主题屋、西江名草堂苗医药文化博物馆等康养新业态。


  退休后的老年人有很多空闲时间,同时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经济实力都能满足出去旅居的需求,不仅如此,除了老人,康养旅游面向的受众还有很多亚健康人士,在旅游的同时还能治愈身心,何乐而不为。


  当今中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康养旅游的主要客户群体是50岁以上老人,旅游周期大多以7-15天为主,打破常规5天的瓶颈,在一地深入的疗养,休闲,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老人带孩子1+1的形式居多。


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博士提出:健康旅游作为一个正处于概念培育期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当务之急是用科技在旅游与健康之间架起互联互通的桥梁。


  康养旅游,正是要选择这些自然禀赋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点上做深度产品。当前,黔东南州大健康旅游总体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总量相对偏小、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不容忽视。虽然黔东南发展康养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现在未被发掘的康养资源仍有很多,红豆杉树的树皮和树叶中富含丰富的抗癌成份——紫杉醇,但是还有三百多万株红豆杉未被开发,主要问题是宣传还不是很到位,借助好的商业模式,整合优秀的碎片化的健康旅游资源迫在眉睫。


  如何把康养概念注入进产品落地也是业者的关注点。关注异业合作和渠道开发,把好的资源变成旅游产品,把专业专注的态度注入‘真康养,真旅行’,才能做出有生命力和持续性的康养好产品。


康养旅游


  目前来看,中国的康养旅游仍浮于表面,国外康养产业日趋成熟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国发展模式按部就班地延续着传统的旅游产品内容,没有真正与养生的实质融合起来,也没有对消费者进行市场划分,无法形成当地特有的康养产业,因此,无法吸引到更多游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就康养旅游开发模式而言,康养配套设置不足,形式单一。康养旅游需要国家政策鼓励、培养旅游新形态、整合创新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也需要配套的康养旅游资源进行支撑,如医院、保健院、健身场所以及相关娱乐设施等。和贵州相邻的云南有着和黔东南相同的文化多元性,如苗族、布依族等,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佳;但是云南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当地的特色资源保护不当,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交通可达性较差,道路交通仍有待改善,这些均导致了云南康养旅游市场不稳定,投资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现康养旅游产业设计粗放,遍地开花却未成体系,缺乏发展后劲。目前国内的康养旅游跟风盲目复制发展严重,养生旅游特色难以突出。某些地区争相开发旅游资源,忽略资源与养生的匹配度和适用度,康养旅游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发展的后劲。


 

本文标题: 康养旅游盲目跟风,特色难以突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58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