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互联网+”乡村社会治理相结合已经成为未来乡村治理的大趋势。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乡村振兴建设要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将技术、物资、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农业聚集。同时,乡村治理也要走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道路,不仅要让人与人之间相互连通,更要让人与物、物与物、人与自然之间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互联网+”如何促进乡村治理更有效?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是智慧乡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慧乡村,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智慧化,更是治理方式、机制的智慧化。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地域性的隔阂,来自不同专业技术背景的工作人群进行线上合作,不再受空间距离的制约。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分散化布局,通过网络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自然的相连接、融合。传统乡村单一的社会空间结构不再适应现实的需求,将出现紧密联系的复合形态。
互联网技术改善了信息的流通方式,从单向变成了双向甚至是多向。互联网时代的“参与互动”将极大地调动人们多种意义感官,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乡村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丰富的互动参与给参观者留下更深的印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将碰撞出更多火花。
“跨界融合,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精神核心内涵,如“互联网+金融”产生了众筹项目,“互联网+农业”实现了精准灌溉,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其他产业跨界融合成为可能。以乡村农业生产、交通和居住三大传统空间为基础,在促进乡村人与人的交流、社会治理等方面,“互联网+”将显现出更多可能性。
“互联网+”乡村治理载体及案例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紫薇村村民服务中心,环卫物联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村主任钟卫端介绍说:“当垃圾桶已满后,通过信息化调度平台,通过放置在村里的小车对已满垃圾桶进行收集,再对接镇上的转运大车,大车压缩垃圾装满后,再转运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处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化及GPS(北斗)定位技术于一体的环卫物联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紫薇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无缝化对接。
2018年1月1日,福建省福州罗源县秀美山川家园服务中心的宜居环境运营平台正式上线,耗资约300万元打造的“实时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在线监测,发生问题可以随时响应,大大降低了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根据罗源的县情,在内河沿线重点区域建立视频监控网络,除水质和漂浮物监测监视网络外,在河道责任区域分段分区建立河道保洁监测点,进行全河监测。
“罗源县秀美山川家园服务中心”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融合到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中,实现信息化管控:将所有区域扫保洁情况、垃圾收运作业情况、人员在岗情况、转运车辆轨迹、实时垃圾储存量等数据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中心掌握实时数据,及时下达调度和监管指令,实时调整清运路线,就近处理突发状况;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动态调整,计算出最佳人员、设备和设施配置标准以及运行路线和方案,以满足实际需求,有效发挥人员和设备的协同作业。
江苏洋河新区城市驿站是在第三代公共卫生间的基础上打造的民生综合体,一座公厕不止是为了“方便”,还是城市休闲驿站。
绿色节能、设施完备的“城市景观”。城市驿站墙体建筑使用节能和保温的新型板材,台阶扶手采用盲文设计,步道都设置有盲道、无障碍通道,还配备了SOS紧急呼救按钮。
科技环保、生态卫生的“城市washroom"。城市驿站采用新型粪便处理设备,是集节水、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系统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废物循环生态体系。驿站除了具备洗手间的功能,还提供自助查询缴费、母婴卫生间、ATM存取款、自助购物、手机充电、WiFi上网、自助式阅读,人脸识别厕纸机、淋浴以及健康体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