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该如何建设?借鉴其他国家提供新思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15 09:30:36
核心提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成为其中的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成为其中的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农村环境失守,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


  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如何建、怎么建成了亟待回答的重要课题。


  建设美丽乡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转型阶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尽管国外和我国的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农业发展的自然享赋和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美、西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国深入研究和借鉴,可以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德国乡村建设经验


  在德国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8200万居民,他们多数居住在1000-2000人规模的村镇。凡是到过农村实地考察的中国人,都会对其优美的景色表示羡慕和赞叹。因为最吸引人的不是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安静古朴的田园风光和风景独好的广大乡村地区。


  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实行“我们的乡村应该更加美丽”的计划。计划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种类。第二,开发农业房地产和乡村旅游。第三,初步实现传统乡村和农业向现代化和生态化的转变。


  德国政府还颁布了《土地整治法》,积极采纳当地居民的意见,对村镇进行详细规划,划定自然保护区,避免乡村自然风光遭到破坏,有效改善了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德国积累了丰富的土地整治经验。对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德国土地整治的全过程。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明确要求自然环境保护主管机关、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必须参与项目前期评价,开展生态景观规划。


  生态占补平衡措施充分体现了德国对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的重视。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区内自然景观的补偿和平衡,分为“规避”、“平衡”和“补偿”3种措施。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的自然景观,首先要做到规避,尽量不去破坏和改变,一些特别的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占用。其次,如果实在无法绕开自然景观,那么必须做到生态占补平衡,即占用了森林、绿地、耕地、河道等造成的生态损耗,需要进行生态补偿,最终实现与原来同样的生态效应,保持生态功能的持续和稳定。


  此外,关于德国乡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分流式污水处理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工艺。


  一是分散市镇基础设施系统。德国海德堡市郊的诺伊罗特村2005年底率先建成该系统。办法是在没有接入排水网的偏远农村建造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平时把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然后通过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污水。这一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还能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获得氮气,从而达到使污水变成宝的目的,增强了农村土地肥力。


  二是PKA湿地污水处理系统。PKA湿地由介质层和湿地植物两大系统组成,利用这两大系统共同营造的生态系统,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放大功效,使污水处理功效达到最大化。该工艺主要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水管道,汇集流入沉淀池,经过沉淀池的4层筛选之后,再经PKA湿地净化处理,然后达标排放或用于农田灌溉。该系统的运转不需要化学药剂,所有的材料都来源于大自然,对周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湿地表面干燥,没有积水,构成景观绿地,日常运行费用很低,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


  三是多样性污水分类处理系统。德国吕贝克2000年采用多样性污水分类处理系统,将污水分为雨水、灰水和黑水。其中灰水指厨房、淋浴和洗衣等家政污水,黑水指经真空式马桶排放的厕所污水。居住区屋顶和硬质地面上的雨水被雨水管道收集,并汇入附近的地表水或者导入居住区内设置的渗水池。该渗水池属于小区的绿化设施,经过特殊的造型和环境设计,表面看起来就像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池底使用特殊材料如砾石等,使池中的雨水自然下渗并汇入地下水。在暴雨或降水量丰厚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多余的雨水导入相连的蓄水池,使雨水自然蒸发或通过沟渠汇入地表水。通过这种处理方式,雨水可下渗或者直接进入自然界水循环。洗菜、洗碗、淋浴和洗衣等家政污水作为灰水通过重力管道流入居住区内的植物净水设施进行净化处理。


瑞士乡村建设


  瑞士乡村建设


  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从瑞士政府对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上来看,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瑞士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其改善农村环境。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政府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下,使得村庄风景优美,生机盎然;乡村静谧,环境舒适宜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并且交通便利。现阶段,瑞士的乡村将农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有着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因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的好去处。


  瑞士的生态环境型乡村建设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美国乡村建设经验


  美国乡村居民人口规模在6000万左右,居住点面积大致为48.58km2。美国乡村规划长期受到分区规划、宅基地规范、《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濒危物种法》等约束,因而十分重视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就不得随意更改。


  政府对于乡村整体布局要求严格,需要高速公路在其中贯穿,并要求整体建设过程中保证“七通一平”(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电讯通、热力通、道路通、煤气通和场地平整),环境保护也是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


  美国对乡村规划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制度,明确划分土地使用类别,通常用道路、景观区和绿化带分隔不同功能区,如划分居住区和农田的主干道和高速公路;农业产生区和居住区之间用公共空间走廊和主干道作为缓冲;用道路和景观区隔离商业功能区与居住区。


  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富有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的多重目标。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能够对全镇的经济社会进行统筹监管,保证小城镇发展的有序与稳定。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因此,美国小城镇建设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村的发展。


  在乡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方面,美国农村污水普遍采用的“化粪池/土壤吸附”就地处理系统(ST/SAS)。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化粪池和土壤吸附,处理系统改造简单,化粪池出水经过一个配水井分配到埋于地下的穿孔管,形成渗滤土壤场地。由于不要能耗和运行费用,被称之为“革新/替代技术”,实际是一种生态技术,同时由于费用低和管理简单,处理设施均埋于地下,不影响环境卫生,地面还可以打造成绿地。由于不需要动力运行,实现了“零”成本,系统稳定运行寿命可达40年。


  此外,美国是农村垃圾治理较早和效果较好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居民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另外,每个家庭的厨房水龙头旁边,都安有一个小粉碎机,用于随时处理一些生活垃圾,然后流到下水道冲走。每个家庭都要将垃圾分类,装入塑料袋,然后装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垃圾桶推到大门外的马路旁,等待环卫公司特大垃圾车将分类的垃圾装到车厢不同的格子里运走。


日本乡村建设经验


  日本乡村建设经验


  上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历了剧烈的城市化,与现在中国农村的情况一样,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农业社会迅速崩塌。年轻力壮的人都走了,村子里只剩下老幼病残。政府只顾招商引资,建起大量重污染工厂,每天排放着污染,河流里散发着恶臭,村庄被垃圾包围,更不要提对当地产业、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了。


  70年代开始,日本开展了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在政府指导下,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开发特色产品,振兴1.5次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特色产品不仅包含特色农产品,还有特色旅游、文化资产等.经过二十多年的造村运动。“一村一品”运动的影响最为深远、传播最为广泛,经常被其他国家及地区模仿借鉴。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开展了“一州一品”运动;泰国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村一品”的农村开发运动。


  在日本农村地区,市政设施建设与配套都是市场化的,农户主要通过申请向市政管理部门要求配备市政设施。但是,特别对于部分呈散居化的农村地区,管线到户则必然涉及到超额的铺设成本,就如在日本农户家看到的那样,仅配套了水、电等基础设施,煤气则使用液化天然气,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值得称道的则是农村地区的公建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固废处置设施非常完备。日本的3000多个市町村地区基本上都配备了相应的污水、固废处置设施。这为农村的环境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切实保障。


  就政策而言,一是在土地放开的基调下日益加强的规划控制政策,主要体现在推行农田整备、围海造田后的统一规划和鼓励住房集中等方面。


  二是明确的建设投资分工政策。这一点从日本水利事业方面或可窥见一斑。例如富山县常愿寺川国营综合农地防灾事业,总投资150亿日元,由国家财政承担2/3的经费,县级政府承担30%,市町村政府承担极小比例。


  三是严格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日本在农村地区污水、固废处置和封山育林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与中国国内的现状有着强烈反差。


  四是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政策。从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到地区环境建设事业的知晓、参与,到一系列地区居民与建设事业的“共建”式活动,充分反映了日本农村地区居民对地区建设事业的影响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


  在乡村环境保护方面,日本农村污水的治理水平要高于主要发达国家。日本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权责清晰且明确,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技术的目的、对象人口、处理方式、补助主体、补助率等多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第三方负责、居民配合的方式,形成了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理体系。


  日本主要通过村落排水设施、家庭设施和集体宿舍处理设施这三种模式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居住形式。其中家庭设施和村落排水设施依据《净化槽法》,集体宿舍是日本政府机构在农村地区建设的具有小区规模的福利性质的集体宿舍楼,这些集体宿舍附设粪便处理设施,依照《废弃物处理法》推进,相当于小区的污水处理。


  日本村落以上的污水设施大多具有公营性质,总务省和农林水产省负责管理村落公营的污水处理工程,各级自治体负责筹集建设费用,用户需负担基础水价加阶梯水价令其收回运营成本和部分建设责任,此外,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分散的家庭式处理设施归环境省负责管理与推进,用于支持将单独处理粪便的净化槽改造为合并处理的农村家庭。根据《净化槽》法,用户需要自己建设标准化的家庭式污水处理设备,各级政府一般承担家庭建设费用的60%,中央政府补助剩余费用的1/3,地方政府补助2/3,在水源保护地区、污水治理落后地区等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净化槽设置费的仅10%由家庭承担,国家会承担33%的费用,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筹措剩余费用。此外,用户还需保证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洁与维护并由专门人员负责。


  从日本的农村污水治理实践中可以发现,相对于城市集中污水治理的方式,农村家庭式污水治理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污水治理的效果和推行的便利程度上,也体现在具有更大的成本有效性。分散污水治理最主要的缺点就在于其建设与后期维护运行的质量不容易得到保障。日本强制采用的第三方服务方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在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改善水质、促进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化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日本农村污水的有效治理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保障。


 
标签: 美丽乡村建设

本文标题: 美丽乡村该如何建设?借鉴其他国家提供新思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65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