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9073”的养老布局,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格局权重最高的板块,也是很多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在于当初住宅、家庭的布局并非是为了养老而设计,因而住宅的“适老性”明显滞后,存在不少隐患,这就困扰着不少老人的养老生活。
从专业角度来看,对家庭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并非难比登天,成本也非不可承受。瓶颈在于缺少合格、有品质的供应商。这次老博会的展示中有不少适老化改造的成果,向社会展现了行业的许多突破和进步。下一步,需要国家的更多支持、企业的更多开拓,以及家庭的意识转变,共同创造更加安全的养老环境。
养老产业归根到底是做服务,然而难的也正是做服务。护理又是养老服务的核心业务。没有合格的护工,谁会放心把家里老人送进养老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不到30万人,持证人数仅约5万人,缺口巨大。护理员不仅数量缺乏,而且还面临“两高三低”的问题: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
如何寻求应对之策?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养老产业做大做强,让社会资本能进入,能挣钱,能退出。虽说养老是微利行业,但只要能理顺资本通道、增加护理资源,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也就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也可以考虑借鉴培养免费师范生的方式: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必须在护理行业服务一定年限。此外,提升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完善薪酬待遇,健全职业发展体系,都是提升护理服务的重要因素。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治理带来不少新问题。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如何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不掉队,生活得更舒心、更有保障?“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等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开始崭露头角,更贴心、更有个性的养老服务未来可期。
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让老年人在手机上、在家里就能办理社保业务,不必一趟趟到相关机构;集智能拍摄、远程控制、信息采集于一体的“智慧门禁”系统,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加上了一道保险;可以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健康管理等功能的智能手环,则可以让孩子或居委会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轨迹查询、智能预警等,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技术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当然也可以让养老更美好。
养老离不开医疗,“医”和“养”的需求巨大。很多重病在家里和养老院里都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把病人送往医院。与其到了养老院再转到医院,不如直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完成转诊,因此,社区是医养结合一个关键环节。
当然,医养结合不是简单加起来,不是养老院办医院或者医院里开办养老床位,而是建立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专业服务体系,真正从学科专业、人才等方面进行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将医护服务辐射到家庭,还可提供转诊服务。
有人说,养老是“夕阳产业”,但其实也是“朝阳工程”,更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事业。为老年人提供有尊严、有温度、体面的日常生活服务,构筑幸福养老家园,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