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伟明(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之父孔德曾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中国人口结构等变迁,同样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口红利”。如今,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正深陷于来自人口结构变迁的焦虑:新生婴儿人数逐年减少,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长,处在中间的年轻劳动力日益短缺。
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养老的资金、设施、服务供给等还存在着巨大的欠账。
4月21~23日,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方塘智库作为该论坛的支持机构之一。在论坛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养老进行政策、产业、技术等多个角度和层次的分析解读。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论坛传达的一个共识是,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与趋势,但老龄化既是问题、也是商机,养老的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推进;但养老也有着鲜明的产业属性,在国家政策不断支持鼓励下,政府角色日益清晰,而社会资本在养老产业链的机遇空间越来越大。
老年人的比例增加,何尝不是一种新的“人口红利”呢?尤其对于旅游业而言,银发一族的逐渐庞大无疑为绿色生态、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康复保健等旅游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那么,这种养老+旅游的机遇,又该如何去认识和把握呢?
1 未富先老:是麻烦,也是养老产业的春天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人口规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相比欧洲、日本的老龄化历程,中国老龄化速度堪称飞快,未富而先老。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超过4亿,占比达32.8%——也就是说,每3人中有1个老年人!
对于老龄化社会的突然到来,中国尚未做足准备,尤其是养老基金的历史欠账庞大。而人口结构变化,势必也伴随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被国家提升至“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的战略高度。
2016年,国家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这些政策是中国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养老服务业能够直接受益的非常重要的支持性政策。”
中国老龄化速度堪称飞快,未富而先老
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说,2016年是我国养老服务业政策出台最多、最丰富的一年。当年涉及养老的宏观政策包括: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医养结合政策、服务机构的许可、脱贫攻坚与养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老年消费市场、民营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业、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等。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这些不足也彰显了市场的机遇。社区养老配套设施的不足、居家养老可使用的服务不多、机构养老服务不够专业等,这些既是养老的问题的,何尝不是养老产业的机遇。
养老产业是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提供各类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和老龄房地产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条,体系庞杂,跨越一二三产,低技术与高技术相结合,资本密集度有高有低,劳动密集度也有较大差异,资产形态和资本形态兼而有之,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
规模日益膨胀并可能占据总人口1/3的老年人口将带来巨大产业发展需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大力开发老龄产业对社会的整体产业发展乃至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可以说,养老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2 老有所乐:重塑老年人生活方式
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扮演的男主角在日本北海道的街头,被一家小酒馆招牌上的四个年轻美女吸引,进入酒馆后才看到招待他们的是上了年纪的四个老太太。
日本是全球典型的超老龄社会,也号称是全球最适宜养老的国家,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银发老人的身影,像出租车司机、酒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有不小的比例是老年人。这些没有“自我放弃的”日本老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步入老龄阶段之后,并不意味着变成别人负担乃至“没用了”,相反,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财富。
日本是全球典型的超老龄社会
回到中国,对于老年人而言,除了需要物质层面的养老之外,同时也具有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和追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也规定了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基本原则: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这五条中,独立、参与、自我充实、尊严,都和精神文化息息相关。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老年人正逐渐走出“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逐渐重视和追求自身健康、自身价值实现。可以说,当代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正从“养老”向“享老”转变。
健康的老龄化,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在此次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专家们头戴“银发”联合向社会发出倡议,倡导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专家们头戴“银发”联合向社会发出倡议
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其他人群大部分是相同的,只有小部分是不同的,社会应该关注老年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并且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发展保持密切的互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在第三大财富波之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再追求简单的GDP,要追求的是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是技术进步和人文进步的并重,是健康投资和健康产业的并重,尤其是追求健康长寿,而不仅仅是长寿。
也就是说,老年人不仅追求生命的延长,还需要追求在生命体验、生命质量提升。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基础上,老年人也要老有所乐,即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使养老上升为一种“享老”的生活方式,涵盖社交、娱乐、旅游、老年教育等丰富的内容。
老年人也要老有所乐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认为,发展老年教育是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老年人需要通过教育,和社会保持互动,而非进入老龄期之后就开始和社会脱节。然而中国目前的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老年人要求。吴玉韶曾指出,全国目前为止有7万多所老龄大学,在校的学生将近一千万,供求矛盾成为最大瓶颈,“一座难求”成为焦点,其中发展是最紧迫的问题。
当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天翻地覆,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正与时俱进。
养老绝非把老人简单地放在家里或敬老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重塑当中。而对养老产业而言,除了在药物、医疗器械,以及人头、砖头、床头上的产业机遇外,整个养老生活方式里将构成一个庞大的养老产业价值链。
3 养老旅游
:释放养老的旅游需求
二战之后,随着欧美经济繁荣、人均寿命延长,一种原本已经没落的远洋邮轮,通过邮轮旅游吸引银发一族而再度获得兴盛。近几年,几乎和中国的快速老龄化同步,包括皇家加勒比等国际邮轮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试图从中国的银色经济浪潮中拿到一张船票。
邮轮旅游的兴起,只是中国养老旅游中很小的一个缩影。今天在国内任何稍具知名度的景区里,几乎都能遇见老人旅游团,尤其是说着粤语的老人团。而在过去几年的广东省旅博会现场的旅游产品大卖场中,我也吃惊地发现,在人堆里选购的人中有很大比例是银发一族。
邮轮旅游吸引银发一族而再度获得兴盛
绝大多数人在忙碌了数十年后,卸下了工作的重压,迎来了清闲的退休时光。旅游则将老年人引入自然和社会,将老年人从孤独引向群体,给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老年人拥有一定的积蓄和收入,并注重自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充实,而晚辈出于孝心,也在精神和经济上支持老年人出去走走。这些都使得老年人有着强烈的旅游意愿。
同程旅游与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龄旅游产业促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中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老年人的总体旅游消费意愿为81.2%,而62.9%中老年旅游者每年出游2次以上,属于重度旅游消费者。
2015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中,有多个地方提到了养老旅游,并将养老旅游作为“旅游+”是产业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之一。文章提到,推进旅游+新型养老,老年旅游是新型旅游市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旅游需求大幅上升,旅游消费潜力巨大。
和其他旅游形式不同,养老旅游追求旅游目的、旅游行为、旅游效果的健康、环保和舒适。但这种旅游方式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如养老机构与老人间信息不通畅、养老机构的服务良莠不齐、全国医保尚未联网等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旅居养老甚至异地养老市场的发展。
对此,李金早也在文章中称,“针对当前老年人旅游产品少,服务不规范,异地医疗费用结算和商业保险不健全等问题,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游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旅游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养老项目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合作办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老年旅游需要的商业保险产品。进一步维护好老年人旅游合法权益,解决老年人旅游后顾之忧,激发老年人出游热情。”
养老旅游的市场前景正在洞开
由于老年人旅行时间自由,更偏爱在淡季出游,以避开了旅游的高峰期。这样既免除了高峰旅游时拥挤不堪的顾虑,又为淡季旅游注入了活力,使得淡季不再“淡”。因而发展养老旅游,还有助于打破旅游的季节性,符合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新的老龄化人口红利正在生成,银色浪潮之下,养老旅游的市场前景正在洞开。
文章来源:头条号/方塘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