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城西南隅,俗称白塔寺、南寺。太谷有一句俗话,“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这是因为无边寺始建年代很早,并且寺内建有白塔,所以就以塔命村名,是北周阳邑县的所在地。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太谷县,旧县城改为阳邑乡至今。
无边寺,取“佛法无边”之意。无边寺因有白塔而建,白塔因“佛法无边”而名。历经1700多年的风雨,太谷白塔至今雪白依旧。而“正光婆姨行善修塔”“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等等诸多美丽传说,也让名声在外的白塔,更加圣洁、神奇。
该寺庙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即公元272年),占地3500平方米。因寺内白塔闻名于世,此处又称白塔寺。2006年5月,无边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边寺,取“佛法无边”之意。无边寺因有白塔而建,白塔因“佛法无边”而名。历经1700多年的风雨,太谷白塔至今雪白依旧。而“正光婆姨行善修塔”“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等等诸多美丽传说,也让名声在外的白塔,更加圣洁、神奇。
该寺庙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即公元272年),占地3500平方米。因寺内白塔闻名于世,此处又称白塔寺。2006年5月,无边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
太谷在西汉置县,当时名“阳邑”,城址在现在的阳邑村。至北周,县城迁到白塔村,这村就是以无边寺的白塔命名。到了隋代,改“阳邑”为太谷县,因为这里处于太行山的谷口上。因此,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诚非虚言。现存白塔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续修无边寺所建,通体白色,是太谷城的标志。
相传古代开科取士之年,有白鹤降落塔顶,落鹤几只,太谷县就有几人皇榜标名,因此太谷人把白塔视为吉祥之物,世代相传。
塔北部,依次有过殿三间、正殿五间,原有佛像,现已无存。寺的东西两侧,还建有碑廊、厢房、藏经楼、配殿、禅院等。
现今,殿宇内辟为陈列室,陈列赵昌燮的书法艺术及古木器、刺绣等工艺品,殿宇间花草繁茂,彩绘一新,是太谷县城的主要旅游胜地。
白塔历经风雨、灾难,白色依然不减,据说与塔身外面是用糯米糊状物涂刷有关。任丁文谈道,白塔整体为砖木结构,但外体确为糯米结合胶状物所刷。这方面,在我国的许多白塔的建造上,均有体现。说到太谷白塔为糯米所造,也有一段传说。
据称,当年李自成攻打吴三桂时,吴曾逃生至此。当时,人们痛恨他的残暴,不给他吃,不给他喝,也无人给其提供住所。情急之下,吴三桂躲到了无边寺的白塔内。那些天,吴三桂困了,就在塔内休息;渴了,从院内的井水掬口水喝。然而,再能坚持,没有食物也难以度日。
后来,他饥饿难耐,想到了白塔是用糯米所做,便用军刀将塔壁一块块刮下来。谁知,所刮的物体还真能食用。以此,吴三桂躲过了后面李自成部队的追杀,得以继续他的逃亡生涯。
如今,人们走进塔内,沿着木质结构的楼梯而上,有“步步高升”的感觉。站在白塔上,人们既可以看到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故居;也能一睹被誉为“华北一支笔”的赵铁山书画院;再向远处,则是太谷县境内的“凤凰山全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