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乐几家愁。最近,浙江公布针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年度考核的成绩单,有的小镇表现优异,被列为“模范生”,也有的则因成绩不理想,吃到了“黄牌”,甚至是“红牌”,共有7个小镇被降格,6个小镇被淘汰。浙江此次“亮剑”动真格,加上21家小镇被集体约谈,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源地,2015年,提出规划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截至目前,浙江已有7个命名省级特色小镇、115个省级创建小镇和64个省级培育小镇。去年,浙江省级创建小镇实现总产出6930亿元,税收收入接近390亿元,其中总产出超百亿元的小镇就有10个,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平台。
据了解,在特色小镇的创建过程中,浙江采取“宽进严定”的方式,重质量、轻数量,重实效、轻牌子,不搞地区平衡,不搞产业平衡,不搞创建“终身制”。今年,浙江首次引入第三方机构,从产业发展、高端要素、功能融合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且已是第三次约谈省级特色小镇考核落后单位,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约谈会上,记者看到,产业不够特、高端要素偏少、投资额未达标是“落后生”们的集体短板:一些小镇产业集聚水平低,对全省现有产业布局缺乏考虑;一些旅游小镇发展模式不够清晰,缺乏产业链整合提升和市场竞争力;有12个小镇的高中级技术职称人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科技投入等指标远低于同类小镇平均水平;同时还有14个小镇投资额未达标。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1家特色小镇被约谈,是因为它们推进不力、建设滞后,考核的结果只代表昨天的工作,暴露的问题更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约谈旨在使其提高认识、找准短板、迎头赶上。数据显示,随着浙江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不断扩容,优胜劣汰的力度也不断加大,过去三年,浙江已累计警告33个创建小镇和培育小镇,降格13个创建小镇,淘汰7个培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