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方针。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多种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我们需要用新的视角来审视“三农”问题,而市民与农村的深度融合便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可选路径之一。
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已在社会上开始流传,由于其背后隐藏的复杂性、艰巨性及广泛性,逐渐成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并于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文件正式提出了“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
三农”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统称,“三农”问题,表面上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农民长效增收、农业发展壮大、农村发展稳定的问题。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生产力相对低下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转型期间积累的复杂矛盾等多种因素,“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历年来关注的重点,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已经连续14年关注这一问题。通过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多年努力,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可否认,“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现阶段需要特别关注特别着力的难题。归纳起来,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聚焦于:农民自身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匹配问题,农业发展与科技服务的匹配问题,大量资金需求与政府财政投资的匹配问题三个方面。
2.田园综合体
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并要求“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部分学者也将田园综合体直接定义为“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但“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本身也蕴藏着一个重要内涵,即将市民和农村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未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市民与农村深度融合的模式
除了田园综合体,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后出现了特色小镇、市民农庄、私人农庄等组织形式,它们都旨在加深市民与农村的融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但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时间背景、建设内容、体量规模、主要特点、主要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具体比较如下所示。
总的来说,市民与农村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既能解决目前部分“三农”问题,又能发挥市民消费能力、提升体验价值的有效方式。市民与农村深度融合的四种模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中还需要诸多检验,在运用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