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谁的乡村?谁的乡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2-09 13:20:28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虎符先生
核心提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策源地所呈现出来的种种成与败,联想到全国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形势,以及这场运动所呈现出来的种种喜与忧,不觉有写点东西的必要。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策源地所呈现出来的种种成与败,联想到全国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形势,以及这场运动所呈现出来的种种喜与忧,不觉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乡村与乡愁,谁的乡村,谁的乡愁,又要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乡村呢?


美丽乡村


  乡愁是什么,这一直是文学家或文化学者探索的严肃话题。而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记住乡愁”以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民共鸣的社会情绪,更成为乡村建设、乡村创客及乡村旅游等领域的核心价值理念。


  知易行难,在乡村保护与利用中,如何真正能“记住乡愁”,到目前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从原来的新农村建设,到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这种以城镇化为导向,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运动,在让一部分乡村焕发新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让许多乡村在这场运动中付出了被“实验”的代价。


美丽乡村


  目前这场全国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运动,无疑是以乡村投资为取向的,通过乡村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改造和乡村产业发展,无疑是让乡村更“美丽”了,但真正留住乡愁了吗?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丧失魅力的情形相比,浙江丽水的松阳古村落群正得益于乡村整体保护基础上的魅力焕发。


  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讲保护与利用。乡村保护,不只是保护建筑,更重要的是它的空间肌理(历史基因的DNA),还有保护依附在这上面的风水文化与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利用,则是在单位及整体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时代的方式去激活它、传承它与消费它。由此可见,在乡村保护与利用过程当中,其根本不在于保护那些有百年、千年以上的老建筑,更要保护承载不同历史信息及文化内容的乡村空间网络及其意蕴。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留得住乡愁,这个乡愁,不只是建筑的躯壳,不只是文化的符号,更有活态化的生活方式,还有整体的乡村意蕴,一种文化的生态,一种生态的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还应该从村庄本身,跳转到更大的乡村生态视野。我们通常讲的诗意栖居,即是一种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村庄周边的山林是乡村的背景,是乡村的底色,也是乡村向自然的一种延伸。它们不只一个纯生态的自然,也不只是可以搞乡村建筑材料和林下养殖的山林,更是有灵性的自然,这里有自然动物的栖居,甚至有鬼神居住之所。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一套价值体系与技术路线。乡村之美,是有普遍审美共识性的,它蕴含着有内在文化体系的乡村美学,这个乡村美学不只是城市人眼光中可消费的乡村风景,更是传承千年中国传统之根的生态乡村、文化乡村。乡愁的保留与传承,需要生态,生产,生活三者并重,需要村落庭院与山水田园共享,需要重新思考建筑、景观、空间与人的物质关系与精神联系。


  美丽乡村建设,要留得住乡愁,需要对乡村进行整体的中医式身心调理。期待大家与旅课草堂一起携手,丢掉那种对现有村庄进行美容式的硬化、美化、绿化等西医式的面部手术,共同构建有中国乡村固有文化价值的乡村美学,去重新认识乡村,体验乡愁之美,传承乡村之美。


 
标签: 美丽乡村建设

本文标题: 建设美丽乡村,谁的乡村?谁的乡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76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