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策源地所呈现出来的种种成与败,联想到全国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形势,以及这场运动所呈现出来的种种喜与忧,不觉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乡村与乡愁,谁的乡村,谁的乡愁,又要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乡村呢?
乡愁是什么,这一直是文学家或文化学者探索的严肃话题。而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记住乡愁”以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民共鸣的社会情绪,更成为乡村建设、乡村创客及乡村旅游等领域的核心价值理念。
知易行难,在乡村保护与利用中,如何真正能“记住乡愁”,到目前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从原来的新农村建设,到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这种以城镇化为导向,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运动,在让一部分乡村焕发新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让许多乡村在这场运动中付出了被“实验”的代价。
目前这场全国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运动,无疑是以乡村投资为取向的,通过乡村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改造和乡村产业发展,无疑是让乡村更“美丽”了,但真正留住乡愁了吗?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丧失魅力的情形相比,浙江丽水的松阳古村落群正得益于乡村整体保护基础上的魅力焕发。
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讲保护与利用。乡村保护,不只是保护建筑,更重要的是它的空间肌理(历史基因的DNA),还有保护依附在这上面的风水文化与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利用,则是在单位及整体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时代的方式去激活它、传承它与消费它。由此可见,在乡村保护与利用过程当中,其根本不在于保护那些有百年、千年以上的老建筑,更要保护承载不同历史信息及文化内容的乡村空间网络及其意蕴。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留得住乡愁,这个乡愁,不只是建筑的躯壳,不只是文化的符号,更有活态化的生活方式,还有整体的乡村意蕴,一种文化的生态,一种生态的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还应该从村庄本身,跳转到更大的乡村生态视野。我们通常讲的诗意栖居,即是一种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村庄周边的山林是乡村的背景,是乡村的底色,也是乡村向自然的一种延伸。它们不只一个纯生态的自然,也不只是可以搞乡村建筑材料和林下养殖的山林,更是有灵性的自然,这里有自然动物的栖居,甚至有鬼神居住之所。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一套价值体系与技术路线。乡村之美,是有普遍审美共识性的,它蕴含着有内在文化体系的乡村美学,这个乡村美学不只是城市人眼光中可消费的乡村风景,更是传承千年中国传统之根的生态乡村、文化乡村。乡愁的保留与传承,需要生态,生产,生活三者并重,需要村落庭院与山水田园共享,需要重新思考建筑、景观、空间与人的物质关系与精神联系。
美丽乡村建设,要留得住乡愁,需要对乡村进行整体的中医式身心调理。期待大家与旅课草堂一起携手,丢掉那种对现有村庄进行美容式的硬化、美化、绿化等西医式的面部手术,共同构建有中国乡村固有文化价值的乡村美学,去重新认识乡村,体验乡愁之美,传承乡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