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应结合实际,培育新乡贤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2-13 13:20:49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金银错
核心提示: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而全方位的振兴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质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才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绅复兴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农业文明衰落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病症,因此,在新时代主要矛盾转换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方向是复兴农业文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复兴农业文明不是指传统中国乡村文明的重现,而是以吸收传统农业文明的优秀成果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基础之上,与现代工业文明融合后的全新的文明形态。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而全方位的振兴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质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才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绅复兴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乡绅主要指的是古代农耕社会中,那些告老还乡的贤臣智士,他们凭借自身的才学,以及曾经的地位所建立起来的威望,而承担起的基层治理的职能。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如:修筑堤坝、架桥修路等。也就是说,古代社会的乡贤属于乡村的精英分子,他们对乡村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我国的农村社会,虽然不会再有像古代那样退居乡里的贤臣智士了,然而新时代必将有新的精英分子回流体系,吸引和凝聚新乡贤。新乡贤指的现在社会上有才能、有威望、有德行,并愿意为农村建设出力的人。



  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文化目的就在于引导精英回流,积极为乡村振兴发挥作用,营造的良好文化环境。中国落叶归根的传统使得乡土始终有着充沛的人才,而这种传统观念就是古代乡贤文化的主要内容,能够引导精英回流。


  具体来讲,乡贤文化是我国乡村文明中的重要支撑,集榜样文化、道德文化、先进文化于一身,在实际效果上起到激励作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引导精英分子始终不忘乡土使命,始终不忘“光宗耀祖”的荣誉感,荣归故里造福乡民成为一种乡村文化。


  不同地区应结合实际,培育新乡贤文化。具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地区,应深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一是可以立乡贤研究会。乡贤研究会主要是挖掘乡贤文化,为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提供传统文化资源。二是大力宣传新乡贤文化。


乡村振兴


  在传统乡贤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背景,培育新乡贤文化,并大力宣传。各地区可以大力宣传本地区的新乡贤先进人物,号召群众向模范,榜样看齐。对于没有传统乡贤文化可以挖掘的地区,可以引用和借鉴其它地区的乡贤文化资源。


  同时,共产党员应在践行新乡贤文化中,起到带头作用,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共产党人“先锋队”性质的体现。新乡贤文化就是引导乡村精英分子融入乡村振兴中来,为其出智出力。自改革开放以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功利心态,成为培育新乡贤文化的主要障碍。


  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要牢记初心和使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另外,政府应积极构建尊重乡贤,鼓励乡贤,奖励乡贤的配套机制,为培育新乡贤文化做好服务工作。

 
标签: 乡村振兴

本文标题: 乡村振兴:应结合实际,培育新乡贤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78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