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久远而美丽的本土建筑传统,这个建筑传统的生命力,体现在它与中国哲学、文化、艺术一致的理想和追求上。
在风景如画的江南,位于苏州西部的木渎古镇绝对称得“秀绝冠江南”之美誉。在木渎古镇的朦胧与幽深之中,确有一幢老房,藏于天平山下的寿桃湖畔,一个当代玻璃结构售楼处内。
时间的流逝穿插在自然景色和历史文脉中间,年深日久,老房子面目沧桑,虽然古旧,却蕴含了深厚。它的存在,是历史文明的最真实的证据,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
整修之后,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它——拙朴形、淡泊心。为了保持老房子原有的风貌,设计师保留了柱、梁、枋、檩、椽、斗拱、雀替等构件。将残破的部件,手工清洗刮除去除残存污垢,加固之后涂以木油,最大限度的维持那些斑驳的肌理,化浊为美。
老木头的潜能无限,性能稳定,颜色自然,通过工匠们的努力,它们获得了新生,而衍生出的文化价值更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叠加。
艺术规律无非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从笨拙到工巧再回到笨拙,只是后来的笨拙已经是返璞归真的大巧若拙罢了。东方艺术从来不会拘泥于一般的绳墨规矩,重生后的老房子,自然而苍拙之美强化了空间表现力,并不是一般所理解的情绪释放。
顶棚上的元素从梁到椽以及望板都被新的框景重新解读,中国建筑的框架体系一目了然,通过管窥的角度解读老房子,让游人移步换景获得新鲜的体验。
“改造不是重建,修复不是复原,而是取其精华,通过当代手法来平衡古镇文化与现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冲突”,在保持建筑历史性的同时,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活化空间。如今的老房子,呈现的是当代气质与传统赋予的力量交融对撞。
南方建筑如果有趣味,多在光的控制和水的治理。在售楼处的聚会厅空间,老房子天井的四水归堂引入微妙天光,洗清繁复的雕饰。
做项目经常会触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对于老房的修葺却不是这样。附上使用价值,发挥作为房子的原有功能,同时赢得更大的文化尊重,想必老房自己也倍感欣慰。
木渎老房子勾勒出的是属于木渎古镇的模样,看得见美和传奇。时间和文化融合,选择、探寻、想象、创新都显着生气勃勃,老房子从此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