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日前专门举行会议与5个省11个市会谈特色小镇问题。会议要求各地未来要严格规范建设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各项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本地区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措施。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特色小镇试点400多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2000个。一些旅游、文化、体育等不同主题的小镇开始崛起,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例如,浙江龙泉青瓷小镇建筑,引来了数位重量级工艺大师,设立了近50个创作工作室,120多家青瓷门店。青瓷小镇既有文化传承、产业集聚,又有民宿、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实现游、玩、购一体化。而云栖小镇则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国内重要的大数据科技创业发源地。
但同时,一些地区也存在滥用概念、名不副实、盲目发展、质量不高、房地产化等不良倾向。错误地把行政建制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房地产项目等冠名为特色小镇,混淆了特色小镇的概念,违背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一些小镇缺乏产业支撑,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在一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市场机制被扭曲。
对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特色小镇的规范力度。日前,发改委等部委派出多路调研组到陕西、湖南等地调研特色小镇建设。2018年,发改委印发了建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明确指出要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以及通过变相举债建设存在债务风险的风险小镇等。
在地方层面,云南省日前出台文件,对于产业支撑良好,有良好发展后劲的特色小镇给予资金奖励,而对于问题小镇则坚决退出,并收回启动资金。浙江省近期则约谈了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考核落后单位,因为特色不够鲜明等原因7个特色小镇被降格,14个特色小镇被警告。
专家指出,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地域、文化等特征,并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同时,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忌大包大揽,不定数量指标,不搞区域平衡。产业选择、建设运营、资金筹措等要主要依靠市场方式来解决。并且,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实现有进有出。
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各地要梳理整合相关政策,完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既要淘汰不实小镇和问题小镇,又要对模式先进、成效显著的特色小镇加大支持力度,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各地区遵循规律、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为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