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走进悠远朴雅的园林,如何能读懂春之神韵?不穿越历史与文化的樊篱,怎觉园林的惊艳?多数人对于古典园林的印象无非是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亭台楼榭,落英缤纷,看到的一切都恰到好处,但可知方寸间另有乾坤?
园林中的形式美,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看看江南园林的叠石造山之美。园林中的山石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这就能体现园林中的山石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筑山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就筑山艺术和技术而言,手段越多越好。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假有真,作假成真,是江南园林筑山的创作宗旨。
从筑山的分类上来讲,江南园林的假山大致可以分为写实类假山、写意类假山以及贴璧山。
写实类假山
园林中,写实类假山是对客观物象的实际描述,其特点就是强调物象的自然特性和本身气质的渲染。这类假山是对真山进行概括、提炼后的浓缩形式。既有山的形态和气势,又有石的变化和趣味,既有景可供静观,又能引人万千思绪,这就是写实类假山的艺术所在。
写意类假山
它是相较于写实类假山而言的,写意类假山注重意向的表达而非自然界物象的摹写。它模仿真山具体形态,但以传神为佳,借叠石造山来抒发胸中情趣。
贴璧山
贴璧山,也称峭壁山,是以墙壁嵌叠而成。有的嵌于墙内。有的贴墙而筑,远远看去,犹如浮雕。以墙为背景,使山体有所依托,以不致形成突兀孤立的形象。
石材选用
在园林中筑山,讲究用不同的石质原料,这样才能构建不同的假山景观。常用的石材主要有太湖石、黄石、英石等,另外还有灵璧石、散兵石、笋石、钟乳石等。石的形态上,可按漏、透、瘦、皱的标准来挑选,这样才能铸就飞舞灵活、姿态宛若天然的假山。
园林中筑山的技艺完美诠释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艺术审美原则,现存的园林筑山小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最好的实例,也为现在园林学者、匠人提供绝佳的摹本,使得他们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园林。
叠山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它的发展历史几乎和中国园林的历史一样长。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传统园林叠山工艺和技术的总结不足,严重影响了传统叠山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当代景观园林建设中,叠石造山的规模日益增大,但艺术水平却令人担忧,大量叠山工程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明清以来的许多古园林假山保存状况较差,亟待修复和维护;对中国传统叠山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整理出叠山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风格流派和技术特征,对于继承和保护叠山这一传统技艺,推动传统叠山技艺在新时期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