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古镇:盐业文化、山水城市及多元建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07 09:34:14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五通桥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百年历史和五通桥盐业文化底蕴的古镇。

  五通桥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百年历史和五通桥盐业文化底蕴的古镇。不过说它是一座古镇,不如说它是一条古街,它是临河而建,主要涵盖工农街(旧名宝庆街)、花盐街、群力街以及该范围内的小西湖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目前应该是五通桥自然风光和历史风貌保存最好的地段。


  古镇依山傍水、蓊郁大气,自然景观优美宁静,两岸边栽种有1100多株黄葛树,每年3-4月份,是黄葛树重新长新叶的时候,整个古镇被嫩嫩的绿叶环绕。黄葛树盘根错节,浓荫蔽日,堪称“十里榕荫、十里画廊”。


五通桥古镇


  2008年,五通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对五通桥区古城风貌实施保护和修缮的决定》,要求遵循“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方针,对古树、古街、古桥等实施保护。相关部门还对穿镇而过的茫溪河进行治理,区旅游局对古镇范围内的居民、建筑物等进行调查摸底。


  五通桥古建筑具有浓烈的盐业文化、山水城市及多元建筑文化融合等特征,现完整成片的古民居街道有10多条,包括古民居在内的“建国前不可移动文物”仍有200多处。民俗旅游专家季富政教授考证后认为,五通桥古镇资源堪称国内三“最”:一是中国最长的古典半边街古镇;二是中国黄葛古树最多的古镇;三是中国古码头数量最多的古镇。


  盐业发展文化史


  五通桥盐业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古时最重要的交通是以水运为主,于是临河而建了这座五通桥古镇,作为清时盐运的集散中心,而在岸上广种黄葛树是为了巩固堤防,确保水路的畅通无阻。


  古镇“因盐而聚市”、“因盐而成邑”、“因盐而兴衰”,可以说,这条古镇见证了五通桥两千余年盐业发展历程。而在这的所有百年黄葛树都见证了五通桥水乡曾经的辉煌。


五通桥古镇


  在50-60年代,五通桥盐业还很兴旺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艘盐船经过。一艘盐船约能承重50-70吨盐,每艘船约有2人,用蒿杆来撑船。


  作为水路运输最重要的基地是码头。沿着这条小镇,分布在五通桥古镇茫溪河畔长约2公里的河段,目前共存有42处五通桥古码头,尚有价值的24处。连接码头的石梯坎均用条石砌筑,根据不同用途宽窄不一。宽一点的是装卸货物的码头,码头处有会100多个人来搬运,抬盐出去,搬煤进来,好一番热热闹闹的景象。


  窄一点的码头则是居住在此的人们淘米、洗衣所用。以前的人们都在河边一起洗衣、淘米,有说有笑,时不时也会有河岸上编织着麻绳的人们回应着下面洗衣、淘米人们的话,画面特别和谐。


五通桥古镇


  不过直至70年初,因为汽车的崛起,盐业水路运输走到尽头,让这一条靠水运的古镇开始变得冷清。尽管古镇没了以前的繁华,但五通桥盐业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沿着河边,会发现有很多露天的管道,询问当地人,告诉我那是输卤管道,为牛华制盐厂输送卤水(制盐原料)所用。


  时代发展进步,有了更多更快捷的东西替代了曾经的产品,但是盐业的发展依旧在传承着。除了盐业文化史以及成片的百年黄葛树,在这儿还留存着清代年间修建的木头房,虽然大部分已经没有人居住,但还能看到这些建筑的结构:穿斗式抬梁木结构,单檐悬山小青瓦屋面,面阔四柱三间,是研究五通桥区清代盐业发展史的真实史料,被乐山市人民政府2017年公布为乐山市历史建筑。


五通桥古镇


  漫步在铺满青苔的青石板台阶,用指尖划过石垒堆积成的墙壁,透过那木板房的缝隙,你一定也能发现五通桥历经岁月的痕迹。


  现在古镇还尚未被商业开发,多数的居民也还未对房屋进行过大的改造,但愿这五通桥古镇能够永远保留现在这样,这种最原始的风貌,不受到商业气息的打扰。青藤、石阶、木房、瓦砖,都能保留历史留下的痕迹。

 

本文标题: 五通桥古镇:盐业文化、山水城市及多元建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88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