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个标志年,是乡村振兴的元年,与乡村的关系更为密切了,乡村振兴渐渐走向全程振兴服务的道路。2019年是个关键年、转折年,尤其在宣传引导组织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实践上,乡村振兴为全社会打开了一扇窗。
中国人的根与魂在乡村
农业社会是围绕着农耕、土地、房屋这条生命线进行奋斗的,男耕女织、耕者有其田、仓禀实而知礼节。农业社会主要指农村、农业、农民,以及由他们为核心所构建的所有资料的集合。农村、农业、农民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农”。
文化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最底层的结构。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文化指的是人文和教化,人文又来自天文,天文来自上古时期的天文观测。教化来自人文和人文传承。这么说也只有中国文化才是正统文化。
有人文和教化,才有文明,文明是人类的发明,自从有了农耕,文明就诞生了。农业社会是孕育人文和教化的舞台。中国不断层的文明,得益于农业社会,得益于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在1982年至2018年间,我国连续出台了20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2004年以来一共连续出台15个。
这些文件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引,是党和国家推行重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生动体现,更是40年农村改革发展之路的有力见证。
2018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最大转折点。一方面预示着以城市地产为代表的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降温,同时也标志着以乡村脱贫,乡村振兴为代表的广大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真正的发展机遇。
我们的现代乡建问题很大,很多时候乡建都是应付,乡建上半场突出表现就是从物质上进行配套,表现的硬,建筑,道路,设施和投资:千篇一律的刷大白和粉黄墙,统一的村村通水泥硬化路面,呆板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健身器材,不知所以的政府配套资金,基本上就是流于形式的乡建。
从硬件上来说,上半场的乡建基本是失败的,这个和城镇化城市化的路子本身就是相互违背的,一方面进城的人始终想着进城,进一步加速了乡村空心化,想进村的人进不了村,被农村土地政策阻挡。所谓的审美和组织在城市里没有实现,在乡村也很少实现。因为缺少美的基础设施。不管有多少股力量,始终没有合流。
乡村振兴——重塑中国人的根与魂
乡村振兴开启的不只是乡村振兴本身,更重要的是他在重启我们的文化建设,重启修复已经走向坍塌的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乡村振兴开启的不只是发展乡村,更重要是它将结束房地产为主体的城市空间活力场,再次重新定义生产关系,塑造消费结构,重建以绿色生态服务健康为主体的新型空间活力场,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部分。
乡村振兴开启的不只是服务乡村,更重要的是同时服务广大城市人群,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由乡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美味的食品和和谐的社会价值。
我们的根与魂在乡村。乡村振兴唤醒了一大批由乡村走出去的人,这是没有乡村生活经历和经验的人无法体味的,她将继续唤醒更多人反哺乡村,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