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藏而不露”造园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21 09:55:24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金银错
核心提示:中国古典园林崇尚“造园无成法”,许多景观都是有意识的藏而不露,古人有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我国造园始于殷商时期,当时称之为“囿”。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择一处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当时也叫“游囿”。时至汉代,在早期的游囿基础上又加入了其他元素——建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这时候,称为“苑”。


  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最有名的就是我们经常于古装剧中所听说到的上林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散落在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蓬莱的梦想,自此植根于园林,植根与人们心中。


  园林真正走入民间,引来大批文人、艺术家争相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王维的《辋川别业》就是那个时期最好的代表。


  三千多年以来,中国人造园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最初“蓬莱的梦想”,到后世文人的“桃花源”,园林身上寄托着祖辈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园林不仅停留于梦想中,同样也是安顿现实生活中心灵与躯体的场所。园林梦想曲曲折折蜿蜒至今,而这一切都凝聚在咫尺山水间,如诗如画。


中国古典园林


  《说园》中写道:"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园林中的也是如此。我们在园林中看惯了曲桥、曲径与曲廊。从一处要移动到另外一处,本来很近的距离,我们偏偏要走很久,这是中国古人故意而为之,尤其体现在江南园林中。江南不似北方土地开阔而平整。本就狭小的空间,若都是曲折大道,则一览无余,毫无意趣可言。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移步换景,步移景异,才是园林中所最重要的乐趣啊。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桥,定要九曲,既不临水面,生硬屈曲,行桥宛若受刑,那才变成了东施效颦的形式主义。


  上升一些高度说,中国园林的曲与直来源于中国不同的哲学思想。其中的建筑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这是一种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形制。而景观是又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指导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本来的一种神秘、深远和持续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造园无成法”,许多景观都是有意识的藏而不露,古人有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他引领了我们的想象,这些境界是通过造园过程中有意识的曲径、委婉、屏蔽等手法来实现的。曲径才能通幽,委婉才能含蓄,屏蔽才能隐秀。


  曲折与遮蔽,目的便是为了“美”或“韵”的开显。要开显须借助一定的手段,这便是“秀”。“秀”在园林多为“引景”。《游园不值》说:“应怜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为柴扉所关,此为“隐”;一枝红杏出墙,此为“秀”。由于这一枝红杏的秀出,逗引了过路人对满园春色的无限遐想,激发起入园欣赏的欲望。


 

本文标题: 中国古典园林:“藏而不露”造园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394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