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上海浦东书院镇用“书院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之路,以乡愁聚人气,以乡贤扬正气,将乡村的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进行集聚、整合、提升,使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书院镇是上海浦东临港四镇之一,全镇54平方公里,辖有13个村。在“大浦东”的框架下,书院镇一手抓以科创体验和展示为特色的科创新城,一手抓乡村振兴,围绕“书院”名字做文章,着力打造乡愁文化,树立“浦东书院”文化品牌。
以“书院”来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愁文化,成为书院镇振兴乡村文化的切入点。
一是追本溯源,为“浦东书院”的由来之地——“书院厂”立碑记史。100多年前,当时的清政府在书院这片土地上设置了“五开间两厢房”江南民俗风格建筑的一所收税场所,因为这些税收专门用于南汇地区的教育,故该场所被称为“书院厂”,“书院”之名便沿用至今。通过立碑记事和租用附近村民房屋进行相关展示,让来到“书院厂”寻根问祖的人能够找到乡愁的寄托,明白书院的文脉传承。
二是将书院打造成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村镇梦的实现。“农业+文化重镇”自然就成为书院镇主要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来,书院镇已形成以书院人家、东方葵园、百果园等特色农庄为代表的两港大道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带,棉场村精品民宿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集群正在建设中。书院镇还鼓励在农家乐、民宿设立工作室、展示厅等,吸引文化工作者入驻,使书院的农家乐和民宿成为作家、书画名家、收藏爱好者等文艺界人士定期聚会、交流研讨、开设讲坛的场所。同时,让市民和村民在“雅俗共赏”的农家乐淘古玩、观字画、听国学,甚至和作家、艺术家进行现场交流,从而在田园野趣中全方位体验“诗意的栖居”。
三是重塑乡贤文化,倡扬美德新风,让这一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愈加瑰丽。过去的三年里,书院镇的13个村都编修了村志。村志里,发掘出的“老乡贤”个个星光熠熠,故事感人,“新乡贤”也层出不穷,励志动人。如外灶村的老党员、私营企业主陆川平夏勤华家庭,在美丽庭院建设中,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把自己正在生产的厂房拆除并将留下的围墙打造成乡愁墙绘,将自家院子改造成蔬菜花卉相结合的混合型小花园、小菜园,美丽的庭院环境得到了左邻右舍赞赏,他还通过认养围墙外公共区域的保洁养护责任,带动了周围邻居加入建设美丽庭院的行列。
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镇长程渡江表示,下一步,书院镇将以文化兴农为主线,启动“特色小镇专项规划”的编制,以农字为品牌,打造并实现科创书院、文化书院、生态书院、法治书院的“四个书院”发展目标,建设一个以农业为亮点的生态小镇。在打造“乡愁文化”、“乡贤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匠人文化”计划,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目前,书院镇的“海派石雕”“哭丧哭嫁歌”两个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杆秤制作技艺”“芦苇编织技艺”两区级非遗项目,同时还有16个民间技艺被列入镇级非遗保护目录,一批民间工匠艺人也不断被发掘和给予关心支持。书院还把每年的6月8日设立为镇里的“非遗保护日”。
今后,书院还将努力推动新北村的海派石雕、蓝印花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既能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村民过上更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