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地区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经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3-07 09:31:43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全国的特色小镇热潮源自江浙,而后的田园综合体也是从江浙地区走出来的,名声在外的乌镇、拈花湾、莫干山、田园东方、基金小镇、同里、鲁家村……从样板到全国推广,处处走在全国的前列。

  全国的特色小镇热潮源自江浙,而后的田园综合体也是从江浙地区走出来的,名声在外的乌镇、拈花湾、莫干山、田园东方、基金小镇、同里、鲁家村……从样板到全国推广,处处走在全国的前列。为什么江浙的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有声有色?


  江浙人是“精致”的,不论生活贫穷富贵,人却始终活得“精致”,江浙人会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会把自己整理得体面,头发一丝不苟,皮鞋一尘不染,衣服行头干净利索,从容优雅,自带气质。


  江浙人“精致”,生活更是“精致”,吃喝玩乐居,从小处透着精致。吃喝玩乐自不必多说,“淮扬菜”名满天下,出奇的精细,八大菜系苏菜浙菜全部位列其中;越剧、昆曲、评戏、杨剧、苏剧……抑扬顿挫、百转千回、声声入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姿色迷人,自魏晋始江南人对山水就钟爱不已。


江浙地区特色小镇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建设特色小镇,都在做乡村振兴,很多游客过去都是为景点而买单,但是恰恰是江浙,人们过来是为了生活,这就是精致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市场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习江浙建筑空间与外形的时候,不妨看看你的市场属性再去埋头苦抄!想一想是否具有一个精致的市场,是否能够引导一个精致的市场?如果不可以,那你就要寻找自己市场的特色,进行自己的特色开发了。


  江浙为天下富庶之地,多诗书之家士宦之家,自科举考试兴起,不说隋唐宋元,仅仅明清两代浙江的进士达到6505人,江苏达到5926人。这些精英群体或贬谪或致仕回乡,构成了江浙的开明绅士与致仕贤臣群体,盘根错节的上层关系、水平极高的读书群体加上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造成了江浙地区的政府,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服务型的政府,虽然以往服务的是这些特权基层,这些精英构成的精致群体。


  历史自古有之,及至近代仍是如此,民国时期的江浙政府仍然是服务于精英群体的政府,政府整体的基因就是如此。在特色小镇的与乡村振中也是如此,浙江的政府在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中也是承担了重要的服务作用,不做死样板、不走死流程,能够在流程内有创新。


江浙地区特色小镇

江浙地区特色小镇

  为什么这些事情发生在江浙地区,却不那么明显?虽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城镇化的裹挟,却最终还能够自成特色?这就跟江浙地区的镇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了。江浙自古就是镇域经济发达的地方,周庄、西塘、乌镇、同里、南浔、甪直、木渎……江南这些镇的发展很多都超过千年历史,镇域经济一直繁衍不息。


  生于此、长于此、从业于斯、发展于斯、终老于斯,江浙人不曾也不用经历离土离乡的发展,反而多了对土地与乡里的眷恋,加上千百年的重乡情结、致仕回乡情节、报福乡梓情节,让江浙的镇域能够留得住人,不仅能够留得住人,还因为经济发达,还能吸引得住人。虽然高端人才也会由于各种吸引而流失,但是总体而言,比内地的许多地方都要强。


  所以江浙在发展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方面,因其镇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够留住人、能够吸引人,人们也愿意在此长情居住发展,天下灯火万家,愿终老于斯。


江浙地区特色小镇


  “离土不离乡、离土不离镇”这些是江浙镇域经济的特点,更特色鲜明的是乡贤治乡的传统。对精英阶层的尊重、叶落归根的自古承接、造富乡梓的乡土情怀、以及镇乡集体经济的长期熏陶,让能人治村、能人治乡、能人治镇成为可能,在江浙能够找到一大群乡土守望的能人名单,华西村的吴仁宝、乌镇的陈向宏、灵山的吴国平、鲁家村的朱仁斌……


  江浙地区的特色小镇有声有色,它跟这里千百年孕育的精致的人有关,与他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从而形成的精致市场息息相关,更与它的镇域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有作为、长情守望的能人推进密不可分。


 

本文标题: 江浙地区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经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10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