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不仅关系着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我国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村容村貌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风貌,而良好的村容村貌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要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的科学化就必须深入农村基层,通过大量的走村入户观察和走访,真正摸清实情,从而全面考察、了解乡村总体发展状况。首先,在宏观层面,要掌握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绿化景观等总体情况。
只有做到乡情了然于胸,才能实施乡村总体规划,从而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其次,在中观层面,要掌握乡村的产业情况,如本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本地有什么样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如何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等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好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避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同质化问题。再次,在微观层面,要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如住房、就业、收入、医疗、教育、风俗习惯等,既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也要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培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政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那么,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村民对政府有什么样的新期待,希望政府解决哪些具体问题,这些信息需要党员干部走村入户真心实意地倾听村民的诉求和呼声,广泛收集各类意见或建议。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然而,不同乡村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不尽一致,因此,乡村振兴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乡村振兴更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往往以满足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更注重“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目标的实现。
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有的乡村关心“产业”问题,主张通过“产业兴旺”来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希望通过电商创业、农旅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来推动产业发展;而有的乡村则关心“集体经济”问题,希望通过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走上“生活富裕”之路。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应结合乡村实际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规划。而以项目方式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是一种新的探索,即依据对乡村的实地调查进行评估和系统论证,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方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折腾”。
乡村振兴规划不同于城市发展规划,情况更为复杂,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应建立乡村规划专家咨询制度,聘请长期从事乡村规划研究的专家制定乡村发展规划,以避免制定的规划不切实际。再次,采取公众参与法。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村民参与制度。在制定规划之前,可以通过现场听证会、座谈研讨会、网络互动、问卷调查等方式,确保村民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中来,充分听取民意,集思广益,达到“规划源于村民,规划为了村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