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的项目设计,如何体现“特色农耕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3-14 09:50:28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中华农耕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漫长农耕时代,农民、农村、农业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

  中华农耕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漫长农耕时代,农民、农村、农业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农耕文化正在日益远离当下生活,但我们可以借助诸多有形器物作为载体留存记忆、加以表达,诸如传统农耕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娱乐器具、工匠用具、典籍资料及各种各样的器物、衣饰等。那农庄的项目设计,如何体现“农耕文化”呢?


农耕文化


  民间文艺


  农庄里的用餐演出或者乡土文艺舞台展示项目上,可以从咏唱生产劳动的歌谣,农谚故事,包括早期的“风雅颂”,后期的各种民间快板、戏曲,等方面入手。


  文化传承


  在乡村里,各种地方风味、时令美食、南北小吃、名特优农产品数不胜数。像臭豆腐、咸鸭、松花蛋、酱菜、蜜饯、果脯、腊肉等各种农产品加工制作工艺,都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我们都可以复原其制作过程作为体验项目,而成品可以包装售卖。


  农民艺术作品


  手工编织、自制玩具、刺绣、紫砂、泥塑、农民画、剪纸、皮影、根雕、雕漆、绣花、水轮等各种精湛的传承技艺,我们可以做成手工艺馆,赢得游客惊叹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传承。


农耕文化


  传统的农耕


  各种作物的栽培种植、精耕细作等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技术,包括播种、耕种、浇水、定期施肥、除草、捕捉灭虫、收割等农耕体验,以及插秧、堆肥、打场、传统收获及晾晒技巧,果蔬采摘、果树修剪、嫁接各种园艺技术;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对于从未接触过农活的游客,绝对是一次记忆深刻的体验,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时令和节气


  大家都知道的二十四节气,源自农耕文明,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老一辈认识、把握、运用自然规律于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发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节气文化。我们可以根据节气特点,向游客推送不同的蔬菜以及餐饮,讲出其中的节气故事和时令文化。


  传统和现代农业的分类科普


  传统的,如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的,有机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新模式,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杂交育种,轮作、套种、间作、地膜覆盖种植、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新技术。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科普项目来发展。


农耕文化


  各种典故、人物、物种的历史、知识类展示


  农业典故的整理,如大禹治水、神农制;农业古今名人的展示,如黄道婆、袁隆平等。我们可以做成农耕文化长廊或者围墙的装饰,让游客驻足阅读、拍照!


  主题农业活动


  我们可以举办各种主题性农业活动,如葡萄酒节、苹果节、草莓节、田野节、农夫生活之旅、乡村音乐会等。针对游客需求,让游客欣赏、了解、参与,感受到农耕体验的趣味和魅力,体会传统与现代、古与今的和谐对话,才能既引来流,又留住客;既好玩,又创收。


 

本文标题: 农庄的项目设计,如何体现“特色农耕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12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