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留住传统根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3-18 08:53:24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在乡村振兴​中要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保护地理标志品牌,保护非遗文化,保护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要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在乡村振兴中要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保护地理标志品牌,保护非遗文化,保护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要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以生态文明为载体,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留住民族的“乡愁”。


  那么什么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又有什么关联?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种文化,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原生性遗产文化,至今在乡村的某些习俗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它的踪影。


农耕文化


  它是指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的乡土文化,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宗教文化于一体,而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在内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农耕文化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以渔樵耕读为代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其内在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框定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身,即农民、农业和农村在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渊源。而农耕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已广播人心,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正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它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包括培养和传承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集体至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邻里相帮等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都是十分优秀的。


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读传家”,即既要有“耕”来维持家庭生活,又要有“读”来提高家庭的文化水平。这种培养式的农耕文明推崇自然和谐,契合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乐天知命原则,乐天是知晓宇宙的法则和规律,知命则是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这符合今天的和谐、绿色发展理念。其核心理念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仍是农村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和主要精神资源。


  农耕文化以应时、取宜、守则、和谐为内涵。应时即顺天应时,不违农时。农业生产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动,“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适地之宜”。


  取宜即适宜、适合,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周祖农耕文化中的“相地之宜”和“相其阴阳”理念,就是“取宜”的实践经验总结,在人们认识自然和从事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守则,即坚守准则、规范、秩序,它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农耕文化蕴含的“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崇尚和谐、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厚土。


  和谐,即天、地、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循环发展、相互制约持续发展。农业是农业生物、自然环境与人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运动,协调发展。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趋向。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连绵不断,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铸就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使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铸就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念,孕育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爱好和平,重视和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农耕文化的这些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趋向、行为规范,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农耕文化


  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浸透了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了我们民族的智慧,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农耕文化发展到现在,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尽管农耕文化和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相比,显得传统甚至落后,但它所承载的亲切乡音、深挚乡情,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不老的传统,它的恬淡悠慢,却给国人一种闲适安全稳定的感觉,而且其中的许多理念即使时至今日,在人们的生活和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小康攻坚冲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的今天,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树立、践行和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营理念和鼓励绿色消费方式,加快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尊重农民,记住乡愁,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尊重粮食、保障食品安全,传承民族文化、丰富文化生活,传承民族特色、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标题: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留住传统根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13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