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文化创意产业与休闲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新时代,新需求,新业态、新特点层出不穷,对旅游业也提出新的命题。
旅游业具有与互联网思维一样的特点:产业边界模糊,流量是基础,用户体验是核心,跨界威力巨大,都需前期大量持续投入,一旦达到临界点,将产生巨大综合效应。
鉴于旅游业关联性强、上下产业链多和产业边界模糊的特点,旅游业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产业互联网入口和平台。“+旅游”的核心,要明确产业与旅游的关系,抓住产业的“产”,才能立旅游的“业”,产业是根本,旅游应时而变。“+旅游”绝不仅仅是“产业+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产业化程度的提升,是多方面、多范围的产业重塑与再造。
在一个动辄几十或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旅游项目开发当中内,以旅游为导向,以“1+N(养老、养生、体育、亲子、研学、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为模式,自然生态的要素、气候环境的要素、历史文化的要素、产业生产的要素、流通消费的要素和创新创意的要素被激活,各类传统上不相关的产业要素融通了起来,形成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支撑、三产为亮点,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复合产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旅游是一种产业润滑剂和融通剂,也是产业发展变压器,在产业整合当中塑造着产业的新生态和新未来。
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旅游本身是最典型的人气型产业,以旅游拉动人气。游客量是传统旅游关注的一个重要硬指标,只要人气一起来,土地开发、商业开发与资本运作的机会都接踵而来,迅速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发展机遇。站在旅游产业的角度,凡是与品牌有关的一切要素都应该融入其中,比如气候生态、原材料、工艺、商业传播、历史传承人的故事等等,都是品牌背书和商业开发的重要内容。
通过“+旅游”的方式,产业休闲、会议、交流与沟通的圈层化平台构建了起来,从产业生产到商务观光、酒庄休闲、健康运动、文化体验等旅游新兴业态的不断衍生,培育出产业内容新增长点。
在互联网影响下,与中国旅游市场细分趋势相对应,社群、圈层化的休闲社交旅游现象日益突出。旅游作为产业升级发展的一种服务性产品,也是一种圈子化、社群化的品牌营销工具,从一般的产业受众到忠实粉丝,消费者越来越成为品牌塑造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旅游”具有非常强的消费者教育和潜在消费者培育的功能,突破狭义的产业受众市场,通过农业、亲子、婚庆、节事、温泉、养生、营地等衍生旅游产品开发,会吸引很多有特殊兴趣爱好的非相关产业型人群聚集;而且,旅游客源的导入,使旅游业迈向新的社交休闲时代,也为产业市场的拓展与升级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品牌互动上,通过平台共享、品牌授权、广告植入、市场对接、营销捆绑等创新方式,找到旅游产业与品牌体验设计之间的价值平台,全面释放旅游的文化交流功能和品牌沟通功能,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品牌感知体验。
我们经常把“顾客就是上帝、用户体验至上”挂在嘴上,但游客往往还是被设定为外来观光者。旅游的本质是一种体验,但目前很多旅游的共性问题,就是停留在简单意义上的复制,而缺乏建立在游客需求和体验意义的标准化。目前的旅游产品差异,更多还是建立在资源禀赋、资本实力,整合能力和文化故事的差异上,而非真正的对游客体验的洞察把握与专业服务上。
产业与旅游融合打造,二者共同的核心都是要抓住作为消费者(游客)的人,回归到人的需求来做策划。以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例,从本质上讲,葡萄酒的本质是浪漫、健康、社交和情绪,其旅游文化的体验特征既要有同样企业及产业的品牌诉求,旅游更要强化园区的葡萄酒文化塑造、营销创新和社会公共关系的互动,通过资源价值化、价值品牌化、品牌故事化、故事情境化、情境体验化、体验社交化的方式,达成与消费者沟通、交流的目的。
创意性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把旅游产品、服务和游客体验做到极致,通过创意产品升级,让游客尖叫不断,是旅游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旅游的核心就是要追求差异化的兴奋点和体验奇观,如贵州罗平的油菜花海大地景观创意、无锡灵山梵宫的建筑景观创意、青岛啤酒的节事活动创意、丽江古城的商业体验创意,实现了化平淡为神奇的创意卖点打造和旅游经济升级。
真正好的旅游产品、服务和体验应该是从产业内部生长出来的,旅游创意策划应该也是宛若天成,而不只是应一时之需而临时拼盘端出来的混搭。旅游产业要彰显产业个性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不能什么旅游热,就搞什么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