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要服务产业发展目标,建设适合创新要素生长和集聚的环境和空间,重点补齐环保“短板”,保证特色小镇绿色健康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与环保同行,实现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双嬴。
邓丽君的一曲《小城故事》唱遍大江南北。现在看来,《小城故事》叙说的似乎就是现代版的特色小镇。
乌镇在2014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也因此成为闻名于世的特色小镇。以乌镇为开端,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涌现,传统的扩大城市规模的固有模式被打破,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全国各地开始学习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模式,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是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开放式平台。特色小镇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社区功能,其核心是特色产业,要突出“一镇一业”。
对比已建或在建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发现,特色小镇建设是在城市环境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以鲜明主题提升产业和资源集聚度。虽然特色小镇建设要服务于产业发展目标,建设一个适合创新要素生长和集聚的环境和空间,让产业走向创新驱动,但重点是补齐环保“短板”,保证特色小镇绿色健康发展。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与环保同行,实现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双嬴。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依据有关法规内容要求,制定和完善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环保规定和办法。其内容应包括空气质量达标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置率、绿化率、特色风貌保护等要求。特色小镇管理者要对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负责,并与其政绩考核挂钩。要有相关机构对特色小镇环保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要有环保教育宣传的规定要求。
地方政府依据《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要求,适时对特色小镇规划进行修编,制定可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内容应包括特色小镇空间布局、规模控制、功能分区,确定重大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置场等)的建设位置,明确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环境、文化遗产等。新区建设必须控制在规划红线范围内,按规划设计路线进行建设;老城改建应突出特色小镇风貌,保护文化遗产,进行道路、通迅、危房改造。
其次,围绕小镇的特色产业,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以休闲旅游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小镇,要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原生植被进行植树种草,增强规划区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植被蓄积量。同时,整合各种建设资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置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对特色小镇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小镇生态环境。
再如,以现代制造业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要合理布置工厂、物流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设置安全、卫生、消防防护距离,确保人们的安全、卫生和环境安全。同时,工厂负责人要把清洁生产理念贯穿整个生产过程,最大程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减小生产末端污染物的产生量,并对末端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确保现代制造业绿色有序发展,推动特色小镇持续健康成长。
第三,当地环保部门要采取不同形式,对特色小镇不同阶层的人群进行环境教育。要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对特色小镇党委政府及其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的负责人和办事员进行环境教育,让其了解有关环境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对特色小镇居民进行环境宣传,其内容应有环保常识、特色小镇环境质量状况和环保工作动态、公众环境维权和举报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