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建筑的典型之作——长子天王寺公园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3-29 11:07:01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秦半两
核心提示:天王寺公园是一座尚在修建的欧式公园。与天王寺车站相邻,作为大阪南大门的天王寺公园就如同纽约的中心公园或是伦敦的海德公园一样,是一座市内的绿色园地。

  天王寺公园是一座尚在修建的欧式公园。与天王寺车站相邻,作为大阪南大门的天王寺公园就如同纽约的中心公园或是伦敦的海德公园一样,是一座市内的绿色园地。


天王寺


  据光绪八年《长子县志》及碑载,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现存中殿和后殿,为金代木结构古建筑遗存,殿内有零星早期壁画残留,弥足珍贵。2011年文物主管部门对主体和周边环境进行了修缮与整治。并依据旧址遗迹复建了山门殿,依据县志与相关史料的记载在寺院东南隅复原了清式戏台一座,同时增筑了清式管理用房一院。2017年于寺前扩建天王寺文化广场。


  中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造,瓜栱、慢栱、令栱抹斜。补间铺作隐刻。用材硕大,梁架为六椽栿通搭,蜀柱交栿枓托平梁,山面丁栿上以驼峰托系头栿。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梁架四椽栿对后乳栿,后檐四铺作单昂计心造。


天王寺


  天王寺的兴建缘起于唐宋时军神“毗沙门天王”崇拜。在唐代不空法师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寺也特设别院供养。


  此后,唐朝军队之中,皆以毗沙门多闻天王形象绘制旗帜,号曰“天王旗”,以保佑武运昌隆。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多闻天王被中国军人遵崇为“军神”,单独立庙祭祀。到了宋代,军中供奉毗沙门天之风更盛,几乎每支部队的驻营地都建有天王堂。作为战国末韩赵两国战略要地、秦汉两朝上党郡郡治治所、北朝西燕国国都所在地,长子城始终是上党的军事重镇。隋唐以后,长子县虽失去了上党首府的地位,但其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仍旧受到重视。据《旧唐书》记载,唐开成(836—840)至会昌初年(841—844)昭义节度使刘稹屯重兵于长子。有军队,自然就会有“军神庙”——天王寺。


  明清两朝,毗沙门天王的军神形象日渐被淡化,尤其是满清入主中原后,他“军神”的职能基本上让给了“武圣关羽”。而他与另外三位天王执掌“风调雨顺”的职责却被进一步强化,并最终确定下来,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农事神之一。四大天王是佛国著名的护法神,原本是东南西北四方的守护者,按中国思维,一谈到守护便自然就想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况且自古中国便是农业为主,风调雨顺自然对此十分重要。


天王寺


  因此,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乃至世俗化。佛国的四大天王便被赋予了一套中国式的解读:南方增长天王手中持剑,剑之锋表“风”,西方广目天王手持琵琶,琵琶的弦需要调,表“调”,北方多闻天王手中伞表“雨”,东方持国天王手中蛇或花狐貂表“顺”,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天王寺东南隅的戏台就是当地信众为了酬谢四大天王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建起来的。


  长子天王寺是本地区这一类型寺观的唯一遗存,毗沙门天王从最初的佛教护法神,再到唐宋时的军神,乃至明清以后的农事神形象而生动的反应了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演进过程。


 
标签: 天王寺 古建筑

本文标题: 金代建筑的典型之作——长子天王寺公园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16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