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古镇古村如火如荼旅游开发的同时,古镇古村风貌保护弱化、传统文化发展异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日趋严峻。如何完整保存古镇古村的传统风貌、延续地域传统文化同时实现其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讨和解决的议题。全球古镇古村的旅游开发与发展历程,总共经历了三代发展阶段:
文化观光型旅游开发模式
以中国最早开发旅游的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用直、西塘、乌镇(东栅)、南浔以及黄山西递-宏村、贵州黔东南郎德上寨等为代表。这一代古镇古村主要有两大特征:第一,强调文化本身的价值而非文化的可消费性;第二,旅游发展定位为地方民俗文化大看台,以其原始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为核心吸引物,建筑景观、博物馆、名人故居以及遗址组成主要产品,向游客展示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
由于过度强调文化价值,文化转化形式单一,古镇古村静态呆板“曲高和寡”,仅仅能够满足游客最基础的观光需求。供给方,古镇古村以景区形式出现,“门票经济”现象突出,收入模式单一;需求方,游客的旅游消费单一,停留时间短,基本不过夜。
休闲度假型旅游开发模式
以2000年后异军突起的乌镇西栅、丽江大研古镇、四川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厦门山重村等为代表。这一代古镇古村将文化与商业主动结合,古镇引入休闲商业属性的餐饮、住宿、娱乐等业态,结合古镇古村环境的“壳”,营销独特的文化休闲消费氛围,既满足游客现代物质消费的需求,同时兼顾对环境氛围的精神消费需求。
这类开发模式下的古镇古村受到当前游客的欢迎和追捧,往往成为区域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但是,商业的注入虽然为古镇古村输入新活力,但也带来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国内文化商业创意滞后,业态类同且缺乏个性,导致古镇古村同质化问题突出;第二,古村古镇高度商业化使得大量异地商品、文化、趋利生意人侵略式进入,驱逐本土原住民搬离,造成本地文化空心化和虚假化,古镇古村原真文化的魅力逐渐消失,进而影响古镇古村的可持续化发展。
生活体验型旅游开发模式
全球范围内以匈牙利霍洛克民俗村、奥地利哈尔斯塔特小镇、日本越后妻有、印尼巴厘岛乌布等为代表。这一代古镇古村关注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既重视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作为古镇古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载体,同时对引入古镇古村的新业态、新要素、新产品和新人口进行筛选,控制在古镇古村的空间承载力和精神承受力范围之内,同时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
此类旅游开发模式的要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重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选择性引入外来文化、创意或艺术,增加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第二,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游元素低调注入,既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同时不破坏当地的人文脉络和生活习惯;第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
古镇古村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不是为迎合外来游客而改变自身气质,而是凭借和发挥自身独特气质和传统生活方式,吸引文化型企业、文艺工作者进驻和参与开发,吸引文化旅游者和文艺爱好者到访甚至长期居住,共同参与古镇古村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