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寺位于山西平顺县城东北50公里的阳高乡阳高村中,南北群山叠嶂,山峰耸峙,东西与民宅相依,家舍密布;寺近临深谷,漳河水由此缓缓穿流而过,长林公路由寺前东西贯通。
四翼起翘,飞檐凌空,宋式风格显著,专家测绘分析,定为金代建筑。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初名龙门禅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因寺院倾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改今名。后历代均有增建与修葺。寺坐北向南,原为两进院,占地700平方米。
从金代至今,淳化寺由两进院落,只留得中殿一座。它茕茕独立于山村民舍瓦肆之中,象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世界在变,这建筑无言,笃定安详。
淳化寺广深三间,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明间前后辟门,用作过殿。柱头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昂呈琴面式,耍头为蚂蚱头。殿内梁架结构简洁规整,用材较大,为彻上露明造。屋顶琉兽、简板布瓦装饰,色调形成显明对比。
殿左侧方丈院内竖立石幢两座。高约3米。须弥式圆形基座,四周浮刻仰覆莲花瓣,图案清晰,刻工精细。幢身为八面八角形,第一层阴刻楷书“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若波密经”,由禅院住持僧道贞书,字迹清晰可辩。
第二层幢身为六角形,各面拱形佛龛内雕刻造像,姿态自若,神情娴静。幢项六坡水式,圆形宝珠项。幢刻制于北宋开宝三年(970),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殿墙嵌重修碑1通。
背倚绵延起伏的群山,千年之前,这里梵音缭绕,钟鼓齐鸣,了无尘世的苦痛;这里是一片清净世界。所有的心事,一切苦厄,在诵经声中远去。那时,心中的感觉是喜乐,是超脱。
郁郁葱葱的群山,掩映着青砖灰瓦、飞檐斗拱、禅意浓浓的淳化寺。出檐宽大,檐角高高扬起,颇有俊秀飘逸之感。冰冷的石头,穿越千年而沉默如斯,精美的雕刻承载着古寺久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