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脚古镇隶属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位于六枝特区西北部,距特区机关驻地23公里。岩脚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地理独特,区位优越,从封建王朝至民国时期,都是东去湖南,南下广西,北上巴蜀,西进滇国的必经之地,现还有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古驿道,驿站可查。
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曾是连接川、滇、黔三省的古驿站,素有“小荆洲”之称。并且,曾为驿道枢纽的岩脚人才辈出。“讨袁”战争与“北伐”的一代名将彭公武是岩脚人,他与朱德、杨森、熊克武等人是云南讲武堂同窗。
贵州省农学先驱、贵州农业学校创始人、上世纪初六盘水第一位留学生龙幼安是岩脚人;若按解放前的区划,孙中山的秘书、辛亥革命的元老安健也是岩脚人。此外,当地居民还屈指数出了不少从岩脚走向五湖四海的名人,有官员,有文学艺术家等等。这么多的人才,有人解释为地灵人杰,即山川形胜,物产丰富所哺育。
岩脚山美水秀,气象不凡。诸如“九狮拜象,普贤骑狮”、二道水飞瀑、龙溪夜月被誉为极佳的风光。岩脚乡土诗人王永祥有诗为证:“山川秀丽出锦绣,岩脚人才俊杰出,名山秀水来相辅,状元贵人主山助”。
古语称“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岩脚山好水好,人当然仁智兼备。但岩脚的人才都出在明代后的500年,恰是岩脚成为古驿道枢纽之后。
行走在古镇上,古建筑随处可见,飞檐翘角、深门大院,看到这一座座古建筑,我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看到了当时的辉煌。
龚家大院是是一座徽派建筑的四合院,现已成为岩脚镇特色建筑风格的代表。这里面有多少的尘封的故事,就像这栋如今被一把生锈的铁锁锁住的大宅,朱红色的门房和坚固的石墙砖驻守百年的辉煌。
岩脚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岩脚面条、岩脚醋、岩脚臭豆腐、岩脚凉粉、岩脚糯米酒等,风味独特、享誉遐迩。让人心旷神怡的廻龙溪,这里可以看到情人的浓情蜜意、小孩的自由的嬉戏……
以“提升古镇文化内涵、打造生态旅游古镇、建设独树一帜的魅力乡村、充分发挥镇园一体的功效”为城镇发展构想,按照“规划引领、政府引导、社会投入、项目支撑、市场立体、镇园结合”的独有小城镇运作模式,将岩脚打造成产城一体“宜居、宜游、宜业、宜购”的“小而特、小而富、小而精、小而美”的旅游景观型特色示范小城镇。
在岩脚古镇,沿着休闲廊道前行,河边栈道已然成型,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两侧青山翠绿、杨柳依依,满眼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