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代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穿越千年,悠闲恬淡的乡村依然承载着都市人对“诗与远方”的惬意生活的美好向往。近些年来,随着家庭游、自驾游的兴起,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浙江桐庐作为元代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自古以来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著称。近年来,桐庐立足优质的资源禀赋和美丽乡村建设品牌,提出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国中国桐庐样本”目标,率先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现了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美丽蝶变。
立足全域,规划先行。桐庐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以打造全域景区的标准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乡村。按照“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桐庐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级基层规划员队伍,实现了18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规划员”,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让规划实施得以体现“全县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
以民宿经济为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桐庐县按照“乡乡有民宿经济”的要求,在该县各个乡镇(街道)结合各自特色、优势,布局民宿经济发展。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和“什么来钱种什么”的思路,推行“一乡一业”工程,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家乐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业,形成了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的思路,推进古风示范区、秀水示范区、田园示范区、探幽示范区、生态示范区等五大示范区建设。
做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文章。在桐庐村落景区创建中,将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乡村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和野味,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加强对农村民宿、民情、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形成了越剧、小品、剪纸等特色文化。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将绿水青山的潜在优势,变成了金山银山的现实。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一些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相似的区域,都必然会面临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压力以及同一目标客源的重复争夺。未来,乡村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只能以品质争高低,以特色论输赢。
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的现代化,使乡村成为美丽宜居的乡村,使农民过上美好现代的生活,就必须解决乡村规划问题。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做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合理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构筑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动能,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要特别做好“延续文脉”和“尊重自然”两篇文章。美丽乡村不仅是生态美,还要人文美。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关于尊重自然,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注重产业培育,提升供给和带动双重效应。产业兴,乡村兴。要把握人们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和升级,以“乡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通过“+文创”“+电商”“+养生”“+养老”“+体育”“+健康”“+研学”“+文艺”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