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建设实践中,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看不到乡村价值,忽视村落与乡村产业的特殊关系。谈到环境卫生,就想着消灭乡村家庭养殖业;谈到宜居,就想到拆掉农民房子建成排楼房;谈到生产,就想到流转土地而排斥农户经营。
乡村振兴进程中,这种“一刀切”的“千村一面”的现象很容易出现,而乡村的价值又怎么挖掘?
注重乡村“人”的因素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所强调的一系列乡村振兴的措施都离不开对村落整体价值的认识与应用。
乡村是适应农业生产的一种居住形态,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比乡村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居住形态。
如果片面地用城市建设思维改造乡村,机械地用发展工业的模式发展农业,凭着美好想象建造了漂亮的民居,却永远消灭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计来源。
例如拆村并点,使农民远离耕地,削弱了农业生产;让农民上楼,消灭农家院落,使包括乡村手工业在内的庭院经济难以为继,在排排楼上甚至迫使农民回到了人畜同居状态;忽视农家院落的综合生产价值,仅仅把农家院落看成是一块“建设用地”,甚至通过“占补平衡”搞土地指标交易,已经成为乡村消失的重要因素。
以上这些在改变住宅结构的同时也在改变乡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载体,逐渐消灭农民的生活环境和乡风文明,乡村文化产业也就无从谈起。
注重乡村生产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是在适应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为了农业生产人们定居下来形成了村落,村落发展过程始终以方便生产为原则,衍生出诸多与生产相关的村落形态及其功能。
村落选址遵守“近地原则”,村落建在离耕地最近的地方,不仅方便农业产生,还有助于产生并维持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有助于维系村落生产与生活的有机循环。
农民之所以住在农村,首要原因是离土地近,便于照顾土地。有人说农民可以住在城镇的楼房里,然后开车一二十里地去种地,尽管很浪漫,但这完全是不懂农业的人的想象。
农业中的秸秆还田、休耕轮作、施有机肥,都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智慧。因此,乡村作为天然的农业基础,是乡村产业的根基,要实现产业融合,不能人为地把乡村与产业割裂开来。乡村农业、手工业、休闲、体验等业态以及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都只有以村落有机体、村落文化为载体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村落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换空间,不论是提供特色、高品质的农产品,还是以享受优美环境为目的的乡村休闲、度假,都要依托村落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村落结构是把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优势的最有效的转换器。
据悉,凡是消灭了乡村的,基本上都削弱了农业;即使还有农业,也是不可持续的农业,人们往往是只管种和收,土地的地力得不到维护,可持续的农业变成了没有责任的农业。
无论发展什么样的乡村产业,都要深刻认识乡村的价值所在和其对乡村产业的重要性,要坚持农民主体和乡村载体的原则,任何排斥农民和排斥乡村的做法都与产业兴旺背道而驰。
注重乡村生活价值
不能简单化地看待乡村。乡村是个十分复杂的有机体,在其漫长成长过程中,不仅产生了适合乡村生产的空间结构,也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生活的空间结构——
乡村孕育出了诸如民俗、信仰、习惯、民风、村风、村民参与、乡规民约、道德规范等乡村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饱含着人类生存的智慧。
习近平强调,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农民的生活方式中,包括习惯和习俗等,许多原本就是符合生态理念的。
乡村生活可以实现有机循环——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因为有养殖业,所以农民种植的所有作物几乎都可以利用,乡村几乎没有垃圾。生产和生活的循环,人的生活垃圾一般都回到田间,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千百年来乡村存在而实现的一个重要功能。
例如,在城市中,垃圾一般分类并集中处理,有收集、运输、处置等一系列的做法。污水处理需要建污水处理厂等,这种城市环境的整治思路并不适合农村。
农村环境的改善需要适应农村生活的原则,实现污染物的自然净化和利用的最大化,比如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生产与生活的循环等,在有机循环理念下,“垃圾”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着眼于“利用”,而不是“处理”,要变废为宝,传统村落在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注重乡村社会文化价值
乡村的社会价值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在乡村,家庭是否和谐、邻里是否和睦,是作为一种社会评判标准的,潜移默化地促使人们去这样做。在乡村的环境里,人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
乡村具有文化传承、保存的功能。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环境才能存在。乡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不是写在书里、挂在嘴上的,一定是在一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乡村中还有许多文化实体存在,比如祖坟、祠堂、家谱等,这些都对人的行为有很强的规范作用。包括建筑的格局也是如此。
乡村振兴进程中,很多乡村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揭示出来。
有些重要的乡村价值也许只有在这些价值丧失之后才能被人们认识到,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几乎不可能再恢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不仅不应该消失,而且应该变得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