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丨端午文化,千年诗韵穿越古今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5-25 15:32:15
核心提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远见卓越的政治家,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于楚国贵族。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远见卓越的政治家,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于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近段时间热播电视剧《思美人》中,完整还原了屈原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在楚怀王面前他直言不讳救天下苍生于疾苦,同时洒脱随性书楚辞楚韵以明志。剧中的屈原忠贞耿直的政治气节与爱国情操无处不在。电视剧《思美人》将“楚辞”穿插于其中,将屈原的经典诗句与故事发展进度相结合,极力展现楚辞之神韵与其瑰丽迷人的文学魅力。这部剧立足于屈原一生的经历,以其宏图远略的政治抱负和浪漫清逸的楚辞风韵为核心思想表述,致力于高度还原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辉煌人生轨迹。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光辉诗篇,声贯如今,名扬中外。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秭归县,青山绿水环绕,这里是诗祖的根脉,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有关屈原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主要有屈原故里、屈原祠等。古人曾集为“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钟伏虎啸天来,响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佞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俗埃。锁水回龙含泽畔,三闾八景胜蓬莱。”


  其中,屈原故里是了解到最真实的楚文化的一处必去之地。历代大诗人杜甫、苏轼、苏辙、王十朋、陆游、范成大、王士祯经过秭归后,都曾在这里挥毫泼墨、讴歌屈原,留下4000多首诗作。屈原故里牌坊上的字,是由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题写的。作为一代大师,郭沫若先生是充满着对屈原的缅怀之情留下的墨宝。


  屈原故里景区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占地面积约500亩,高峡平湖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滨水景观带等景点。


  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更名为“屈原祠”。如今,因三峡大坝建设,新建的屈原祠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有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


  农历五月初五了,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要到了,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游览屈原祠,祭拜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研读屈原文化,传承端午习俗,弘扬爱国精神。屈原故里,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屈原的高尚品质,令八方游客与学子前往朝拜。


  千年诗韵穿越古今,端午文化不分地域,每年“端午文化节”都以多种文化形式来纪念屈原、颂扬屈原。秭归县以文化为媒,用“游秭归、赛龙舟、包粽子、办诗会、民俗展”已成为中国的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千年文化在诗歌的积淀中愈发厚重。


 

本文标题: 屈原故里丨端午文化,千年诗韵穿越古今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2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