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筑和建筑设计,如何抓住特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09 10:49:2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空间、建筑风格,镌刻着一圈圈生命的年轮,印载着一个个家族的谱系。人们在与乡土的厮守和融入中,感受着土地的博大与包容,体验着生活的质朴和厚重。

  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空间、建筑风格,镌刻着一圈圈生命的年轮,印载着一个个家族的谱系。人们在与乡土的厮守和融入中,感受着土地的博大与包容,体验着生活的质朴和厚重。


  乡村建筑是全世界各大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人居环境特色体现、表达和持续成长的主要载体之一,不同文化圈的乡村建筑的样式、风格、建造方式、环境场所营造是建筑学的主要研究客体。乡村及其相关的乡土民居建筑的视觉表征和人们的社会组织结构、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乡村建筑


  中国陕西窑洞民居、西南地区的干阑式民居、北京四合院民居、重庆地区的吊脚楼民居、福建土楼和土堡民居,中国藏族民居、皖南民居以及众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建筑,无一不与特定的地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聚落生活方式和乡土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乡村聚落及其演进发展是历史、文化、宗族、地缘和生物气候条件互动交织的产物,乡村建筑构成了乡村聚落物质环境的载体,也是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更多无名的民间工匠、技师专业工作的主要对象。


乡村建筑


  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物质形态对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高度依赖性,使它成为最有价值的研究对象,特别是远离都市、乡土气息浓郁的边远地区和具有自身独特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地区,材料原始、忠实反映和回应特定气候和生态要素、接近自然的物质形态,大多能代表一个地域范围的地理特征。


  乡村居住环境有着城市居住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接近自然、接近生产、空气新鲜、民风淳朴、生活节奏快慢适度等。当然相比城市而言,也有着文化活动较少、基础设施条件配套以及建设门槛较高等不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将乡村建成像城市一样的居住环境。


乡村建筑


  乡村中的建筑和建筑设计与城市中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差距,不仅反映在对于尺度和人际关系都较小的乡村,建筑和其他社会、经济、环境的关联性更为密切,更互为表里,其设计方式方法,建造方式和使用方式都有独有的特征。


  因此,作为“上山下乡”的城市建筑师,了解乡村建筑和建筑设计的特点及规律,顺应它是必备的,也是必须的。

 
标签: 乡村建筑

本文标题: 乡村建筑和建筑设计,如何抓住特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25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