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同宗后裔聚居地,为八卦造型古村。
钓源古村始建于唐朝末年,南宋年间,欧阳修七世孙欧阳腾继嗣钓源。从此,欧阳修宗亲后代及其嫡系传人在钓源共同生息繁衍,所以村子里大姓就是欧阳。欧阳氏原属江南望族,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先后进士及第5人,后受“东林党案”连累,多弃官经商。到清代中叶,钓源商贾、号铺遍及两湖两广,富甲一方。
据清道光年间的记载,当时钓源人口过万,不仅建有大批宗祠分祠,而且茶楼酒肆林立,店铺连街,戏楼、妓院、跑马场、钱庄等设施齐备,清咸丰年间,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有1300多户,人口近万,店铺60余家,此外还有戏园、赌场、跑马场等,俨然一个乡村都市社会,因而被称为“小南京”。
因为太平天国时期遭天平军焚村等历史的原因,现存钓源村仅有原规模的1/3。钓源古村建筑东西南北向,民居的排列依风水形制建造。全村各户的家祠一字排开,祠堂前部辟有池塘和敞地,七个池塘相互贯通,连成一排,民居前有照壁遮挡。
村内道路都避免直接直冲住宅入口,青石板铺成的巷子前窄后宽,150余幢犹存的古建筑的屋角皆为弧形,大门斜立,人戏称“歪门邪道”。依村七口水塘,取“七星伴月”之意。
钓源古村建筑中,幢幢皆可见八卦图形。其或嵌显于门楣,或镂镌于窗棂,或雕饰于床架,甚至古民居的排列,也依八卦成形。由于南北均以山为屏的庄山村保存的古建筑最多,所以钓源古村建筑以坐南朝北户向居多,坐北朝南方位次之。
钓源古村有一条高约9米,蜿蜒千米、呈东西走向,上植1.8万余古樟,形似道家太极图中分线的“S”形山脉—长安岭,将渭溪和庄山分置于太极中分线的两区。两个自然村分别位于太极中分线的“太阳”中心区“少阴”位及“太阴”处,其间拥有钓源村七成以上古建筑的庄山村,中有东高西低的十余口池塘一字相连,北有对门山横陈屏列,使庄山村以二山夹一水,形成了传统八卦中的“离卦”。
钓源古村的建筑多为明清样式,砖木结构,为穿斗构架,墙体由青砖两顺一丁砌成空斗墙,山墙变化丰富,各式各样的骑瓦风火墙由单叠和双叠之分,独具特色。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两旁,是四通八达的排水沟,天下大雨,巷中无积水,房屋前后瓦檐上的骑瓦封火墙,刺向蓝天。幢幢民居,既有常见的单檐屋面,又有不多见的垂檐瓦顶;既有1进2厢、2进4厢式厅房,又有庭园式、院墙式等风格迥罕的居室。
钓源古村主要景点有欧阳氏总祠、明善祖祠、文章世家古牌坊、八老爷别墅、文忠公祠、礼派宗祠。现存建筑190栋,有庙观、祠堂、书院、别墅、民居等。其中102栋为明,清建筑,近代建筑有88栋。古村文化底蕴丰厚,先后有五人进士(其中明代一门四进士,兄弟连科,出任巡抚、布政使司等)。
欧阳氏总祠位于钓源村口,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主体为清朝建筑风格,坐南面北,前有约30见方的场坪,场坪上原耸立有花岗岩巨石建造的牌坊,祠堂东侧原有“崇文书院”等附属建筑。欧阳氏总祠结构特点是品字型天井结构,前厅下的大天井,与上厅两边的小天井,都成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品”字,而天井上方的三个檐口,也组成了“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