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起义将领黄巢行军至江山,打算挥师福建,直下两广,奈何高山阻隔,地势险峻。
军队耗时两年,
开辟一条通往福建建州的七百里古道。
古道的开辟助就了黄巢的称帝霸业,
也让一块小盆地,
变成坐拥数百年繁华历史的商业重镇。
廿八都,位于仙霞古道沿途,
北宋,江山设都,这里排行二十八,
得名廿八都。
因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四面环山,山高林密,
历代被当做屯兵扎营之所。
明清,奉行海禁,
仙霞古道成链接浙闽的南北旱路。
无论从江山、清湖,
还是福建浦城、江西广丰,
到这里都是一天的路程。
廿八都也就成为商人或过客的宿营地,
各地手工艺、语言、风俗文化在此融汇。
廿八都的提线木偶戏,
正是明代正德年间从江西传入,
唱腔主要以江西赣剧为主,
保留部分古老戈阳高腔。
一人干唱,数人帮腔,
锣鼓助节,唢呐伴奏。
木偶戏道具轻便简单,
一般四五名艺人即可组成一个戏班子,流动性强。
演出内容多为历史剧或神话剧,
有固定剧本,
没有固定唱词。
廿八都是一个三教融合的古镇。
每逢节庆、庙会或祭祀,
都会请戏班演传本供神明观赏。
一传本一演就是一整天。
沿街搭建的临时戏台,
木偶戏班们在上面抢台戏。
四乡八里的村民都会赶来,
几乎每家每户都宾客满门,
酒香四溢。
戏班是跟着戏箱走的。
戏箱到哪里,
戏班就会到哪里演出。
因此,在解放初期,
颇具影响力的“金家班”木偶戏团,
甚至还出现被“抢戏箱”的现象。
改革开放之后,
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现代公路代替了古道,
昔日繁华的廿八都逐渐归于冷寂,
原本百花争艳的木偶戏团也仅留下一个。
金宗怀,廿八都木偶戏第17代传承人。
舅公王加米是“廿八都木偶戏之祖”,
打小他跟着父亲学唱戏。
15岁为习各家所长,
跑到福建拜师学艺。
30岁,他带着自己创建的木偶戏团,
重回廿八都。
今年他47岁,
剧团其他六名成员中三人年过古稀。
“能够一起登台表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除非是重大节庆不然戏班也聚不齐人”。
金宗怀曾收过一个徒弟,
但两三年前向他请辞去城里打工了。
“现在想要依靠表演木偶戏挣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何况木偶的学习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能见效。
也有少数年轻人会唱一点,
但唱功跟从前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金老师用于表演的木偶大部分是父辈留给他的,
一共四十多个,历史都可以追朔到明清,
他还继承了舅公的一百多本手抄戏本。
每回表演完,
都会小心翼翼将木偶锁进结实的樟木箱,
将戏本收入阁楼。
“现在已经做不出那么好的木偶了,
关节、嘴巴、眼珠都会动,
还能耍扇子、斟酒、拔剑等”。
有时候戏瘾上来,没有搭档,
金老师也就摆上录音机,搬出戏箱,
一个人和木偶演上一段 。
木偶戏并不是一个特例,
山歌、蓑衣、舞龙等,
这些曾在廿八都广为流传的手艺,
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关于传承的讨论,
这些年一直热潮不减。
听完金老师的故事之后,
同行伙伴也默默发了一条朋友圈,
大意是:
传承,在最遗憾的境况下最美好的结果,
无非是:我尊重它,
因此在我手中停止它的传承。
然而,我们相信:
即使昔日繁华的仙霞古道,
只能存在于百科全书,
廿八都的手艺,
只有在博物馆得以一睹,
只要还有人去做,就还有人会去看;
只要还有人去看,就还有人会关注;
只要还有人关注,就还有人会感动;
哪怕是,最后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