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农耕文化的“前世今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09 10:17:51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大约一万年前,山东的远古居民便开始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了,而这一过渡的一个标志便是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的过渡,另一个标志便是农作物的出现。

  大约一万年前,山东的远古居民便开始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了,而这一过渡的一个标志便是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的过渡,另一个标志便是农作物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早期之前,人类的食物来源一般主要靠狩猎和采集,但学者研究发现大约在2万年前,出现了野生‘农作物’。”山东省博物馆典藏部专家肖贵田说,田野考古证实人工培植的农作物出现在1.2万年左右,在新石器时代初期。


浅谈中国农耕文化的“前世今生”


  此时,山东地区的远古居民进入了稳定的定居生活,由于这里地处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距今约8500年至7500年左右的后李文化是目前发现山东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人员在后李遗址内发现了稻和粟,农业大约就出现在后李文化时期。当时的稻和现在的稻,种植环境可能不同,当时的稻应该不会完全种植在水田里,但当时的气候可能比现在湿润一些、暖和一些,后李文化时期的农业还不是很发达,有的地方还是要采集和狩猎,沿海还有渔业。


  譬如,2005年挖掘的近一万年前的扁扁洞是山东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他们从山洞走到河谷、平原并开始定居是因为农业的出现和发展。虽然他们能够耕种,但粮食的量不能满足生活,所以采集和狩猎也是重要的生活来源。


  用现代科技手段就可佐证这些考古发现,“在陶器残壁或土壤内经过处理和化验后均有农作物的残留的信息,在人体与动物骨骼中检测也存有农作物残留的信息”,肖贵田说。


  当然,更重要的“见证者”是因为出土了同时期的农具。


  回顾人类农耕技术方法的发展史,其大体经历了刀耕火种、人力耕作、畜力耕作和机械耕作四个阶段。


浅谈中国农耕文化的“前世今生”


  刀耕火种与人力耕作


  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这也被认为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人类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从事着简单的农事活动。其中,粗放的刀耕火种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又称作迁移农业,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将草木晒干后再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便直接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


  随着人口的增长,刀耕火种的方式也开始变得变本加厉:燃烧的森林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广。通常每次燃烧的森林面积为实际种植面积的5倍或者更多。由于这种方式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因而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还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在原始农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进行农业耕作可以依靠的动力只有人类本身,即人力耕作。


  传统的人力耕作不仅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只是对土壤进行浅耕,因此作物产量也十分低下。


  畜力耕作


  在原始农业之后,中国农业发展开始步入传统农业阶段。


  所谓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以铁器农具为主要生产工具,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农业动力,靠世代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其以铁犁、牛耕为标志。


  传统农业产生于战国,发展于秦,运用于两汉,成熟于隋唐,是系统流传下来影响至今的一种农业文化。其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即便是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借鉴意义。


  随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耕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其中,铁制整地农具的出现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也为畜力,即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


  畜力技术的运用,被认为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与刀耕火种以及人力耕作相比,牛拉铁犁的牛耕时代的到来和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以畜力代替人力,加深了土地的耕作深度,提高了土壤的碎土量,进而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引起了农业耕作上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堪称是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浅谈中国农耕文化的“前世今生”


  机械耕作


  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渐进到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所谓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其最突出的标志之一就是耕作的机械化。即沿用传统耕作的畜力犁头翻耕碎土耕作模式的痕迹,由拖拉机为动力,牵引犁耙等工具进行犁翻碎土。


  由于提高了耕层的碎土、松土程度和地面的平整程度,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与普及促进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在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推动社会进步和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传统人力耕作、畜力耕作相比,机械耕作明显加深了耕作松土层。


  但是,现行的各种拖拉机耕作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仍然沿用传统的犁翻或旋耕碎土方式,即纵向碎土。这就使得土壤深耕而不易深松,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得不到有效释放,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差,难以满足作物进一步高产对土壤环境的需求。


  通过梳理历史上耕作方式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耕地土壤的耕作层和松土层的厚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作物的生长好坏及产量。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希望通过加深土壤耕作层来更多地利用天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由最初的石器工具,发展到铁器的锄头、犁头,再到拖拉机牵引的犁头、刀具,耕作深度也从几厘米逐步加深到现在的近20厘米。


  如今,粉垄耕作技术的发展,再次为人类高效友好地利用天地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粉垄技术采用垂直螺旋型钻头刀片,能够快速横向切割土壤,使碎土自然悬浮成垄或成厢。粉垄机械向前运动一次就完成了包括碎割秸秆杂草、深耕碎土等程序,且车轮不再回头碾压土壤,保证深耕深松不乱土层。


  据试验结果显示,粉垄耕作与拖拉机耕作相比,可将耕作层加深一倍以上。粉垄栽培则使得各种作物在正常科学管理条件下增产10%~30%,而且其产品质量也得到提高或改善,并且一次耕作可多年多季增产增收。


  粉垄技术与现行拖拉机耕作模式有较大不同,实现了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的创新,是一种更科学、更经济、更高产的耕作与栽培方法,也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一次巨大创新。


  当下,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生产方式转变的拐点,而粉垄技术及其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则有望助力于中国粮食和环境的安全。


 
标签: 农耕文化

本文标题: 浅谈中国农耕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51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