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至今依然有非常多的皇家园林,其中有部分保存完好,而有的却饱受创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曾经被康熙帝钟爱后又几经风雨的传奇皇家园林——畅春园。
如果有人问,在中国哪里的庭院最美丽,估计很多人不用思考便会告诉你,江南。是的,江南是一个非常具有情调的地方,这一点连皇上都不得不承认。康熙帝当年第一次到南方巡查的时候,被江南如此美丽的景色和精美的园林,深深的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他回到北京以后,立马在北京的西北郊的东区附近,也就是前朝皇帝别墅废弃的旧址上,修筑建造了这么一座庞大的园子,甚至康熙帝当年还为这个园子写了畅春园记,里面记述了他当年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建造园子的原因,虽然这个地方年代已经很长也很破但是他的景色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康熙帝虽然在这个地方造园但是也没有太败家,他只是用了这个地方的三分之一,就是为了节省工程费用,甚至没有把原来的树木全部砍掉,利用了原来已有的山迟树木,这一点,是真的非常符合康熙帝节省简朴的作风,这也是他能被够人称赞的原因,而且同时由于这个园子原先的规模格局就非常具有江南的风情情调,特别的适合帝王居住的需求。
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的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等皇家宫苑。
畅春园当时的修造建筑邀请了非常有名的匠人,而这些匠人又都来自江南,所以说这座园子是明清以来第一次非常全面的引进了江南地方特色艺术的一座属于皇家的庭院。它的供水其实是来自万泉山的庞大的水系,因为万泉山的水在南面,所以就想怎样把南方的水引导到北边,这样才能应用到畅春园内,然后并没有就这样结束,水还可以接着从园子的西北角流出来途径肖家河汇入清河,这样才算结束,因为它的的地势并不算高,为了使它躲避被西湖水泛滥时会带来的危害,甚至在他的西面修建了一个庞大的大堤,这个堤被命名为西堤。
这座园子里的建筑不像有些地方非常的密集,相反的,而是很疏朗,他的景色大多数是通过植物的布置来完成的,在前朝留下的植物种类也非常的多,从其中一些景观的命名,我们就能感受到园子里的花草就非常的繁茂,在院子里不仅只有北方常见的植物,还有一些来自远方的江南,和更加遥远的塞北。在里面不仅有可以观赏的植物,还有许多的花果蔬菜,可以说种类是非常的丰富。在茂密的林间还有许多的小动物。而且其中很多地方还是按照江南的许多特色布置的。
自从这座园子修筑成功以后,我们可爱的康熙帝就不太想去别的地方居住了,一年中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他都在那里度过,在那里非常勤劳的处理朝廷上发生的大事,同时也在那里随时招待来拜见他的大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畅春园逐渐变成了一个和紫禁城紧密相连的中心,而当时的大臣们为了更加方便的上朝,甚至在畅春园的附近,开始建造属于他们的家和宅园,使这个地方变得非常繁华而且人流也变得越来越多,也因为这个原因,这座园子成为了后来清朝每位皇帝特别爱居住的地方。
由于畅春园是清朝皇帝的重要活动场所,它与清室政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很多大事逸事都发生于此。最有名的当数康熙朝的“千叟宴”和雍正的夺宫轶闻。
“千叟宴”这一盛举肇始于康熙,首次举行就在畅春园。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的六十大寿。不少老年人从新年开始,就陆续入京为皇帝祝寿。康熙十分欢喜,为了体现自己“与民同乐”“尊老敬贤”的圣君风范,下诏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赏六十五岁以上的祝寿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又先后召群臣耆老一千余人,宴赏于乾清宫,宴席上即席赋诗《千叟宴》,“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此后,乾隆也举办过“千叟宴”,这就是被传为佳话的康乾盛世“千叟宴”,乾隆之后,再也没有举行过这样的宫廷大宴了。
至于雍正夺宫一案,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但不容置疑的是,康熙病卒就在畅春园的寝宫中,雍正登上皇位也是在畅春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中旬,康熙在南苑行围突然感冒,谁知一病不起,不久便病逝于畅春园。由于康熙废掉太子胤礽后,没有再立太子,雍正如何登上金銮宝座,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康熙帝本意传位于第十四子胤禵,临终前写下“传位十四子”的遗嘱,狡诈的胤禛(雍正)在“十”字上加上一横一勾,变成“传位于四子”;一说康熙帝病重时,皇四子胤禛用一碗人参汤将父皇毒死,然后夺了皇位;也有的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皇孙弘历(乾隆帝),因而把皇位传给弘历之父胤禛,以望相承。一般当代史学家比较认可第三种说法。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焚毁圆明园后,又对周围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规模抢掠和破坏,畅春园首当其冲,园中建筑悉被焚烧。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畅春园一直未能重建。据宣统元年(1909)的测绘地图所见,当时的畅春园是一片荒地。民国时期,北京西苑一带先后驻扎陆军、冯玉祥国民军等军队,畅春园被辟为操场。日伪时期,畅春园又被开辟成农田。
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畅春园旧址上新建楼宇还不是很多。之后,畅春园遗址的西北部划归北大所有,现在这里建有北达资源中学、北大教职工的住宅楼和研究生宿舍楼,后来有新建了畅春园食堂,大大方便了西北部片区的学生和教职工就餐。这样,畅春园就成为迄今为止与北大结缘的最后一个古园林。
20世纪90年代以后,畅春园遗址一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其东北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饭店,现已成为著名的畅春园食街。这一时期,遗址中段修建起畅春新园,已经成为附近人们游玩散步的小型公园。
今日畅春园遗址上的古迹,仅存畅春园东北界桩和恩佑寺、恩慕寺两座山门。恩佑寺建于雍正元年(1723),是雍正皇帝为供奉康熙的遗像而建造。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圣皇太后病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母,便在恩佑寺的南侧,构建了恩慕寺,恩慕寺正殿供奉药师佛。取名恩慕寺是兼恩佑寺和永慕寺二寺名而得(永慕寺建于南苑,是康熙为他母亲烧香拜佛而建)。这两座山门于1984年6月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并于第二年进行了修缮。
有学者曾说:“恩慕寺、恩佑寺见证了雍乾父子的忠孝情结与实践,见证了一代名园畅春园的盛衰,见证了海淀地区的沧桑巨变,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校园环境不可或缺的独特景观”。
历经数百年变迁,畅春园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也目睹了百年的盛衰起伏。如今,只有位于北大西侧门对面的恩佑寺、恩慕寺两座山门相依而立。今天的人们,从北大西门经过,看到这两座山门时,有多少能忆起它当日的盛世景象呢?
以上就是一个曾经被康熙帝钟爱后又饱经风雨的皇家园林——畅春园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了解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