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伴随着住宅市场调控的常态化,国内排名前30的房企,纷纷将触角伸向了包括养老、旅游、文化等形态在内的各类产业地产。一股以旅游、养老为主题的新一轮圈地热潮也在暗潮涌动。在此热潮中,养老、旅游也由过去的“单向发展”转向“跨界融合”的发展轨迹。一时间,诸如“养老旅游”、“旅游养老”之类的热词成为网络媒体的新宠。百度搜索显示,与“养老旅游”或者“旅游养老”相关的搜索结果尽高达532万个。
养老旅游:实质是异地养老的种类之一,是养老服务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体
面对养老与旅游的跨界融合,有人说“养老旅游”重旅游、轻养老,核心是旅游,而“旅游养老”则重养老、轻旅游,核心是养老。但在我看来,无论是“养老旅游”,还是“旅游养老”,其实质还是养老。换言之,养老旅游是异地养老的一种,准确的讲,是异地短期养老(一般是一年之下)。与一般的居家、社区,甚至机构养老的研究角度不同,养老旅游是养老服务与旅游互动的有机结合体,是一种身体疗养与精神赡养互为补充的形式。
参照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结果,我国的养老旅游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发展模式:候鸟式养老模式、居家式养老模式、疗养式养老模式、立体化养老模式、农家休闲养老模式。不管哪种发展模式,我们都应该清楚的明白:养老旅游是一种将度假、休闲、养生、观光等旅游形式融于养老的复合发展业态。
养老旅游:一群“健康、快乐、有为、成功”的活跃型长者主动寻求的积极养老模式
美国裔以色列心理学家阿隆?安东诺维斯基(AaronAntonovsky)在其著作《健康、压力和应对》中创造了健康本源学(salutogenesis)一词,他明确提出:“我们要关注的是健康的始源”。健康不只是吃药、验血、摄入适量的营养就能造就的,而是“一个保持自身和谐感的过程——这种和谐感就是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结合上述健康本源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养老旅游所吸引的老年群体必定是一群“身体健康、精神活跃”的乐龄人士。对于他们而言,追求一种积极而非消极的养老状态,是其选择养老旅游的重要原因。养老旅游目的地往往首先要求周边要有旅游景区或者旅游资源,以满足老年人“边旅游边养老”的目的。但在我看来,为了满足上述乐龄人士积极而非消极的养老需求,仅仅有外部的旅游资源还远远不够。因为,健康、快乐仅仅是积极养老的初级阶段,有为、成功才是积极养老的高级阶段。
因此,养老旅游目的地在关注老年人健康服务、旅游休闲和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更应从老年人自身所特有的兴趣爱好出发,创造一个有利于“老人力”价值发挥的环境。正如绿城集团在乌镇雅园所引入的“颐乐学院”,通过专门为老年人开设老年人大学,强调以学为乐,充分重视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满足,为广大老年客户实现“健康老人、快乐老人、有为老人、和成功老人”的人生目标提供了一套积极的服务平台。
养老旅游:依托“医养健康产业”延长停留时间,增加养老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效益
虽然养老旅游实质还是养老,但正如前文所述,它把养老服务与旅游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旅游成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既然养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专项旅游项目,毫无疑问养老旅游群体必将具有很强的“移动性”。统计表明,一般养老旅游群体在单一目的地停留时间集中于15天到3个月的区间段内。
对于养老旅游的消费者而言,不同目的地之间的“移动”既是正常的,又是必须的,因为这种正常的旅游移动一方面推动了全国养老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充实和丰富着养老群体的精神生活。但对于养老旅游的提供者而言,反而由于这种“移动”限制了自身综合效益的提升。为了尽可能延长养老旅游群体的停留时间,各个养老旅游目的地均使出浑身解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收效甚微。为此,我建议引入”医养健康产业“,通过对于健康服务的关注来延长养老旅游群体的停留时间。
所谓“医养健康产业”,是指从整体医学的角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利用医学、养生学、健康学、心理社会学、环境学、行为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对人们的健康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力”进行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以达到提高健康指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引入“医养健康产业“并非要强调治病,而治病也并非养老旅游群体的需求所在。相反,我们要”重疗重养“,通过健康呵护、健康管理、保健疗养来增加养老旅游目的地的对外吸引力。
小结:
虽然养老旅游看似很热,但我个人认为其实养老旅游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与其他众多养老形式所面临的困境一般,养老旅游目前还面临着医疗养老保险关系的迁移、配套设施的建设、社会福利社会化扶持政策、专业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带来的压力和考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携手并进,推动养老旅游步入更快的发展轨迹。(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