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三面环水,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苏北小上海"之称。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较多。早在明清时期,窑湾就是苏北商业重镇,市井繁华,人气旺盛,全国有18个省的商人在此设立商会,筑店经营,世界上有10个国家的商人在此建商号、教堂,经商传教,明末清初形成的两条主街道,至今仍保持原有风貌,现存古民居群834间,商会馆、古庙、碑亭、古桥、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观20多处,被专家和媒体称为"南有周庄、北有窑湾"。
窑湾古镇人文历史景观厚重。古镇始建于唐朝初期,随着明清漕运和盐业的兴盛,昔日店铺栉比,商贾云集,街上行人如织,水上舟楫连绵。古镇中,城门、楼、店、院、宫、寺、庙、殿,自宋至清,代有营建。古老的街巷、宅院、会馆、作坊、商行、货栈、典当、码头等古镇昔日风貌仍基本犹存。
窑湾集古镇景观、水泊景观、名胜古迹、神话仙境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和历史研究价值。千年古镇窑湾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据典籍记载,这里,东周时属钟吾国辖地。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唐时,位于邳州、海州交界处,因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千年运河百道湾,黄金分割在窑湾;千年古槐,见证了古镇窑湾的兴衰;后院酱缸,雕琢着岁月久远的痕迹;老式建筑,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她像苏南的周庄有湖有水,水网相连;她又像山西的平遥,有着古老的街巷,文化相袭数千年。
窑湾古镇由新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窑湾古镇景区规划建设面积为85.62公顷。三年多来,古镇景区投入保护和开发资金5.2亿元,修建房屋800多间,疏通后河及护城河500多米,架设景观桥5座,新建停车场10万平方米;完成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东当典、西当典、中国典当博物馆、窑湾民俗博物馆、大清窑湾邮局等10个景点的建设。
窑湾古镇形成已两千余年,它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频发的山洪挟裹而来的大量泥沙成了烧制陶器的最佳材料,于是用泥土烧制砖瓦就成了当地人谋生的重要手段,这里的劳动人民利用淤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泥瓦缸、瓦罐盆、碗、壶等,然后搭地窑烧制成黑陶。窑群从沂河两岸向东,方圆20余里。有上窑、下窑、五里窑、六座窑等,烧出来的黑陶器具,由大运河运往苏鲁各地出售。
提起窑湾,不能不说的是“夜猫子集”。窑湾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明、清漕运和海运鼎盛时期,为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大都集中在窑湾装船远运。南方水运北来的棉布丝绸、火柴煤油、食品卷烟等生活品,也多在窑湾卸船后转销各地。因为船家傍晚靠岸,凌晨启程,这起停之间,就形成了“夜猫子集”:每天三更半夜,四面八方的小商小贩和镇里居民不约而同地来到街市,做起小买卖小生意,待天亮时分又各自散去。当地有民谣道出其盛况:“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潮声。”
窑湾古镇有“八大奇观”令人啧啧称奇:窑湾位于邳州、宿迁、睢宁三县交界处,每当窑湾鸡叫,三县都可听到,故称“鸡鸣闻三县”。
窑湾历史上虽是一集镇,但却一镇两辖,自汉代起就是下邳和海州交界处的乡间圩集。唐代时,在沂河西岸设邳州窑湾隅头镇,沂河东岸设宿迁窑湾合口镇。清康熙八年(1669年)发生大地震,隅头镇沉陷地下,剩余幸存者迁入合口镇,从此窑湾邳宿两镇合为一个窑湾镇。镇中心有一条界牌街,街中设一过街楼,楼下有一界石,上面刻有“邳宿交界”。街东为宿迁管辖,街西为邳州管辖。
楚汉相争时,窑湾是古战场,三国时期刘、关、张在此驻兵;1644年明朝史可法在北门城楼打败来犯的清兵。窑湾有军事哨楼18座,还有7座过街哨楼,如东城门、西城门、北城门、南哨楼、华棠门、西水门和东水门过街哨楼。另外,西当典两座哨楼,东当典一座哨楼,苏镇扬会馆一座哨楼。每座哨楼四面都设有枪眼。
窑湾四面环水,南有大运河,西有老沂河,北有小山河,东有护城河,中有后河,把一条古街圈围起来。窑湾早先没桥,进古街全靠船渡。后来在护城河上建吊桥,白天人群由吊桥出入,夜间吊桥提起,关闭城门。1914后年吊桥不再吊起,行人随便通行。
窑湾自古就是一个营盘,驻扎军队。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刘备、关公、张飞驻守窑湾,曹操来犯不敌,关公被困邳州土山。
街道以青石铺面,路两边青砖小瓦出檐,整齐美观。沿街两厢货栈、钱庄、当铺、丝绸店、鞋帽店、药房、粮行、酒馆等鳞次栉比。窑湾的古建筑颇具特色,建筑特点既不同于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于江南的小桥流水,体现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过街楼碉堡式等特色。
窑湾古镇以其独特的古老建筑风格、倚河傍湖的水域风光、丰厚而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著称。由于古镇的独特设计,游客在此能看到街天一线和日落街南的奇景。古街道上,这种身着应景儿服装的小商小贩到处都是,一方面兜售着自己的小物件,一方面又重现了当时繁华时的景象。窑湾建筑物总体来说古朴素雅,但是在局部细节上,也不乏独具特色的各种雕饰。
窑湾古街道较窄,仅8尺,曲形街长6华里,街两侧楼高20丈,楼檐交错,举目望天,街天一条长线,古称“一线天”。窑湾地形斜,街道是由东南弯弯曲曲通向西北。隋唐时期开发大运河,又将南街斜削一块到岸西,站在窑湾码头看落日,好像“日落街南”。
窑湾文化底蕴深厚,特产丰富。厚重的历史孕育了窑湾独特民俗、饮食、商业文化。岳飞、朱元璋、史可法、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在窑湾留下了足迹,爱国将领张华堂曾在窑湾生活多年。窑湾名人辈出,与史可法一起在扬州奋战的明朝名将高佐将军、清朝震远将军马从凯、武举人臧纡青都是窑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