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山下,洛阳又一个古村落火起来了,它就是新晋“第一网红民俗村”倒盏村。倒盏民俗文化村位于万安山下,往南边望去,万安山山下的酒流沟里,农宅瓦舍错落有致,周围黄土绿树环绕。
倒盏村明洪武年建村,位于龙门石窟东6公里,南依万安山,北临伊河,土地肥沃,风景秀美,民风淳朴,人才辈出。相传,明洪武二十一年(600年前),王氏母亲携九个儿子从山西南渡黄河迁徙至万安山麓,见一沟内枣林茂密、泉水清冽、景色怡人,便安家于内,男耕女织,生息繁衍,逐渐成为人口上千的村落,沟因而得名“王沟”,村初名“王枣村”。王姓一族,崇文尚武,耕读传家。河南通志洛阳县志记载,万历年间,王姓子弟王邦祚凭武功超群,得中武进士,任河南中军,因剿匪建功被敕封“武威将军”,后官至山海关提督。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为彰显康乾盛世,乾隆帝仿效尧舜巡狩五岳的做法,携皇太后、皇后帅亲王贝勒及文武大臣开赴嵩岳,径经孟津渡黄河过龙门,闻知“王枣村”擅长洛阳水席烹饪,就率队驻村用膳。村民拿出各家绝技,一家一品,依次献上佳肴,并佐以自酿美酒,帝品尝连声称绝,赞曰“真世间罕见美味矣”,叹罢接酒,仰脖倒盏,将美酒一饮而尽,即兴赐村民所献酒“倒盏酒”。村民籍此改村名“倒盏村”,后经数代人,将“倒盏”改为更为文雅的“道湛”二字。
斗转星移,岁月飞逝,曾经的村民陆续迁至沟外平坦之地定居,昔日和谐安逸的“倒盏村”在当地人记忆里日渐依稀,山沟内仅余下点点残檐断壁记载的荒凉。
曾经默默无闻,名不经传,但随着当地的扶持,这个小村子成了一个景点,吸引了所有洛阳人的青睐,不管是洛阳市区的人,还是农村的老百姓,只要有闲暇,都会带着一家人来这个地方来玩,因为这个地方门票“不要钱”。而2018年,《星光大道》洛阳赛区所有选拔赛的地点都设在了倒盏村,算是彻底让倒盏火爆起来,郑州、登封、三门峡,甚至西安等地的游客都慕名前来,不少网红主播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倒盏,热度一点也不比西安的大雁塔差,而在春节期间,倒盏村日均接待数十万人的拥挤场面成了当地的“家常便饭”。倒盏村能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门票“不要钱”,难道倒盏村傻吗?不,非但不傻,也许,这才是它的高明之处。
以前的新年都是举家团聚为主,聊聊天、打打牌,但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节的时候会选择全家出游,太远不想去,不少朋友都索性找个近点的景点去看看热闹也好,而景点这些年也是看到了春节里的商机,除了在门票上有些优惠之外,还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庙会来迎合现在人的心理需求,双方“一拍即合”,让景点的春节庙会成为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既然是景区,就少不了售票环节,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事。虽然现在的过年就是“花钱”的年,怎么花、花多少都显得“理所当然”,但在对待门票上,大家心里还是划着一个道,一旦超出了接受范围,对不起,咱各走各的。我是洛阳人,很荣幸生在旅游业闻名全国的美丽城市,景区和景点随处可见,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庙等等都是近在咫尺,其他小点的景区更是比比皆是,随时可以去,随时可以玩,而过年的时候门票还会打折,可我为什么过年的时候根本不愿去这些地方呢?归根到底还是“钱”。
拿少林寺和龙门石窟来说,平日门票140元,过年的时候也就100元,今年过年龙门石窟搞特惠,门票只要60元,可我还是不愿去,因为过年的时候是举家团聚,出门一次是全家出动,更别说再加上关系要好的发小、朋友们了,稍微一算就差不多得10个人,就是按每人60元,也得600元。其他景区也都是整个套路,钱多吗?不多,但是,说实话,也不少。在我看来,其实过年的时候只要全家聚在一起,哪怕一起去爬山也是其乐融融,到景区无非是想蹭热闹,找一下过年的气氛,去与不去压根不重要,只不过动辄千把块的“门票钱”我认为不该花。
如果天气晴好,适合出游,周末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体验老洛阳民俗。到了傍晚,游人才渐渐散去,村后的茶道舞台静寂下来。村里的石头路,已经有些昏暗了,天空依旧很亮,房檐下的红灯笼很显眼。夕阳照射在村落里,红灯笼衬托着青砖绿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