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位于北京西玉泉山。辽、金曾在此处建行宫,元代建昭化寺,明代建上、下华严寺,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改名澄心园。康熙十九年(1680)增修建筑多处,三十一年改称静明园。乾隆时,在旧有“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等十六景外,增设“清音斋”、“华滋馆”等十六景,以“玉泉垂虹”最著名。
静明园位于西山支脉东麓。金章宗时在此建玉泉行宫,并且多次来此避暑。元代曾在此建有昭化寺,明代则建有上、下华严寺,后被毁。清顺治二年重修,康熙十九年增建数处建筑,初名“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改名“静明园”。乾隆十五年,静明园得到大规模扩建,玉泉山和山麓的河湖被全部圈入园墙。3年后,该园再度扩建,形成了“静明园十六景”。乾隆二十四年,该园全面建成。遗憾的是,静明园的许多建筑都毁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
相比颐和园、圆明园等园林,静明园显得“体量”较小,它的占地面积只有约65公顷。该园以山景为主,点缀了寺庙和佛塔,又以水景为辅,全园呈“五湖环山”的山水格局。位于玉泉山主峰上的玉峰塔,是一座八面七层的琉璃砖塔,模仿了镇江金山寺塔的形制。“玉峰塔影”也是静明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该塔与园中的华藏塔、妙高塔等佛塔相互呼应,衬托了玉泉山的山形。玉泉山主峰南麓的玉泉湖中有三岛,其中,中央的大岛上有“芙蓉晴照”景点,传说为金章宗芙蓉殿旧址。
泉是玉泉山的生命和灵魂。玉泉山“泉出石罅潴而为池广三丈许名玉泉池”形成了十分壮美的自然景观。玉泉山地处翁山河香山之间,是西山东麓支脉上的一座小山,山形秀丽,林木蓊郁,两侧峰拱伏南北,状如马鞍,山上多奇石幽洞,随处皆泉,是北京西郊的风景胜地。玉泉山的风景建设,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金代。金章宗完颜璟曾在中都郊外开辟了两处风景游览区,在东北郊建了一座行宫——大宁宫,地点即今北海琼华岛;西北郊建了行宫芙蓉殿,即今香山玉泉山一带。“玉泉垂虹”(清乾隆时改为“玉泉趵突”)此时即作为“燕京八景”之一而闻名。明昌元年(1190)开辟了一条新河道,名叫“金河”,引玉泉山水向东南流入高梁河以补充大宁宫附近水量之不足。玉泉之水与玉泉风光一起受到文人雅士的赞美。如明人王英《玉泉》诗云:“山下泉流似玉虹,清冷不与众泉同。地连琼岛瀛州近,源与蓬莱翠水通。出洞晓光斜映月,入湖春浪细含风。道迢终见归沧海,万物皆资润泽功。”描述了当时玉泉水景的迷人。元灭金后,在中都东北郊另建元大都城。元世祖于至元年间在玉泉山修建了昭化寺。明英宗于正统年间敕建上、下华严寺于山之南坡,寺内及附近有华严洞、七真洞两石洞。华严寺以东250米有金山寺,旁有玉龙洞,泉水自洞内流出,既是龙泉。其上建有望湖亭,明末已圮毁。上、下华严寺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被蒙古瓦剌军烧毁。此外,山麓还有崇真观、观音寺。玉泉池旁山坡上有补陀寺,寺内有吕公洞,相传是吕洞宾往来之地。除去这些佛寺、道观、石洞外,还有看花台、卷幔楼等景点。
湖之两岸足“玉泉趵突”,泉侧有“天下第一泉”御碑,可谓全园景观荟萃之地。东山景区有影镜湖,楼阁错落,丛生翠竹故名“风篁清听”。湖东岸临水有“延绿厅”水榭,西岸为“影镜涵虚”一景。湖南岸有“分鉴曲”“写琴廊”等景观。西山景区有一组园内最大的建筑群,坐东朝西,中有东岳庙,院落四进,分别供有东岳大帝,吴天至尊,玉皇大帝等。东岳庙之南有“圣缘寺”,也为四进院落,其中第四进院落便是琉璃塔,别具姿态。东岳庙之北为“清凉禅窟”,足一座小园林,正殿坐北朝南,中有亭台楼榭曲廊相接,错落于假山叠石之间。这是一组佛道并立的建筑,足当年佛道合一政策的反映。
1949年后,为国家机关使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绿化。园2006年05月25日,静明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