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自贡沿滩区仙市镇被评为首批“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今日的主角——仙市镇。
仙市镇由原仙市、姚坝、大岩三个乡合并而成,2005年8月1日由富顺县划归沿滩区管辖。现辖26个农业村,1个社区;220个农业组,4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57.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943亩。2010年末总人口41202人,总户数12245户。有党支部33个。辖区内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基点校2所,村校4所,在岗教职工180人,在校学生4020人。有卫生院1个,村级医疗店37个。工业企业12个,个体工商300余户,餐饮业62余家,农村信用社2个,邮政储蓄所1个。
镇政府驻地在仙滩社区,仙市镇距自贡市区11公里,幅员面积55.25平方公里。辖区2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2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464人,其中外来人口501人,乡村人口35765人;其中耕地342200亩,从业人员22395人,第一产业11836人,第二产业5162人,第三产业19362人;乡镇政府办公用房1196平方米;农民人均收入3532元;粮食总产量16368吨乡镇从1951年~2005年为四川省富顺县仙市乡,2005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为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仙市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建筑风格十分独特,总体上以川南穿斗式民居商贸建筑为主,酌配宫、庙、堂、祠于其间,融“山、水、人、业、思(信仰)”于一镇,古镇建筑自隋代经多次修复,传统建筑群落至今原貌尚存,规模现状十分完整,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四街、五栅、五庙、一祠、三码头”就是我国古镇建筑风格和设计思想完美统一的代表作。
据史料考证:仙市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代开皇年间。隋代(581年—589年)为义和县所治;清朝(1616年—1911年)置上北路仙滩场堡;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仙市团;民国23年(1934年)为仙市镇;民国29年(1940年)为仙市乡;1951年分置仙市、水口、洞山、十里四乡;1955年将仙市、洞山、十里合并为仙市乡;1958年将水口乡并入仙市乡改称仙市公社;1961年分置为仙市、姚坝两个公社;1995年9月撤乡建镇,将姚坝乡、仙市乡、大岩乡合并建仙市镇,隶属自贡市富顺县,是富顺县的七大镇之一;2005年8月1日行政区划调整为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
在2019年8月1日,自贡市首个家风馆——陈家祠堂家风馆在自贡沿滩区仙市镇正式开馆,大家一起聆听先贤家风故事,共同感受沿滩的家风文化。
陈家祠堂家风馆以“家和兴灯城风正遍盐都”为主题,展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分为“炎炎华夏家史流长”“千年盐都家国情怀”“画美自贡家风传承”三大板块,分设盐商、民贤、红风、廉风、乡风和多功能6个展厅和家风课堂,古色古香、古今照应,既有生动传承画卷,又有时代忠孝楷模,既有传统家训,又有地域家规。馆内现有展品近百件,其中包括族谱、家书、砚台、笔筒等清代文物,龚扇、天车模型等自贡特色手工艺品以及沿滩特有的版画作品。
据悉,陈家祠堂是清朝同治年间,富顺知县陈长墉率族人修建而成,从事祭祀活动和商议族中大事之所,他为官清廉,崇文兴教,深受百姓爱戴。走进家风馆,巨大的“家”字石雕映入眼帘,“清白传家”的牌匾悬挂在祠堂正厅中央,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沿滩区深入挖掘地域优秀文化资源,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系列活动,规划建设陈家祠堂家风馆,打造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基地。今后,沿滩区将充分发挥家风馆的教化作用,让广大干部群众从这些传统家风家训的光芒中汲取道德精神力量,凝聚“崇德明理,向善向上”的价值共识,把“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世代传承,让清风正气充盈“千年盐运第一城”。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关于“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仙市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们了解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