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与农业文明——5000多年前的稻米飘香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20 13:20:03  来源:良渚文化
核心提示:在良渚古城遗址的两个考古发掘地点,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谷,总量达20至30万斤。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们将会看到良渚时期遍布乡野的金黄稻穗,闻到5000多年前四处弥漫的稻米飘香。

  在中国南方,人们普遍以稻米作为主食,这一饮食习惯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在良渚古城遗址的两个考古发掘地点,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谷,总量达20至30万斤。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们将会看到良渚时期遍布乡野的金黄稻穗,闻到5000多年前四处弥漫的稻米飘香。


  环太湖流域的稻作农业,始于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当时人们主要以渔猎采集为生,少量的稻田由自然洼地改造,面积很小且形状极不规则。


  良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稻田大量出现,稻米逐渐成为良渚人的主要食物。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东面20余公里的茅山遗址发现了成片的良渚晚期稻田。


良渚古城


  东西向的灌溉水渠和南北向的红烧土田埂,分割出一垅垅整齐的田块,总面积达80多亩。与马家浜时期小块不规则稻田相比,茅山良渚晚期稻田不仅面积广大,灌溉设施齐全,而且田垄齐整,具有明确的区隔管理功能。


  水稻播种前需松土耕作,最初的耕作工具称为耒耜,形似今天的铁锹,一插一掀,翻动土层。


  崧泽文化晚期出现了石犁,这是一种扁平有孔的三角形石器,使用时需安装在木犁架中,石犁与犁架之间以木梢固定。


  崧泽(文化)末期,开始出现石犁,当时的石犁还比较小,它是有一个孔或三个孔的一种石质农具。到良渚早期,(石犁)开始由小变大,由短变长,良渚晚期,它的长度最多能够达到50多厘米。石犁耕作时,犁面斜插在土层中,一人拉动石犁前进,一人手扶犁架保持方向。石犁的出现,将间断式小触面耕作演变为连续的大触面耕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良渚古城


  崧泽晚期,还出现了有犁头和两侧犁翼构成的分体式石犁。分体式石犁增大了石犁的体量,耕作面积更大,同时也方便替换损坏的部件。


  良渚时期,人们用石镰收割成熟的水稻。良渚石镰的形状与今天的铁镰非常相似,有左手石镰和右手石镰两种样式,收割时,一手抓住稻杆,另一手执石镰将稻穗和稻杆一同割下。直到今天,水稻人工收割还使用同样的方法。


  收割后的稻谷需要长时间贮存,据推测,良渚人可能以干栏式建筑贮存粮食。架空的底部有利于隔绝湿气,贮粮的上部方便透气通风。这件良渚陶器盖上的刻符描绘的可能就是一处干栏式建筑的粮仓。


良渚古城


  据估算,良渚时期的稻田亩产已达140公斤左右,茅山遗址的80多亩稻田,年产量就达10000多公斤。良渚古城宫殿区粮仓数十万斤的稻谷便来自许多“茅山稻田”的贡献。


  农业是文明的基石,正是良渚发达的稻作农业,奠定了良渚王国千年繁荣的物质基础。


 

本文标题: 良渚古城与农业文明——5000多年前的稻米飘香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59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